【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1、静电放电(esd)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质上是物体间的静电荷传输,这种静电荷传输速度快,瞬态电压可以达到1kv甚至更高。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尺寸的不断缩小和集成电路规模的不断扩大,静电放电对集成电路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产品失效和良率降低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对各类产品进行有效的esd防护至关重要。在众多的电子产品中,若要对工作电压在2.5v左右的一类电子产品实施有效地esd保护,通常需要esd防护器件具备以下特性:一是为了匹配电子产品的低工作电压,esd防护器件需具备低触发电压以及较高的维持电压;二是为了对该类电子产品实施有效的esd防护,esd保护器件需具备较强的鲁棒性;三是为了不影响该类电子产品的数据传输,esd保护器件需具备极低的电容。
2、通常用作esd保护的器件有二极管、ggnmos(栅极接地的nmos)、bjt(三极管)、scr(可控硅)等。由于scr具有最高的鲁棒性,泄放电流能力最强,故采用scr作为这类低工作电压电子产品的esd防护器件。而对于工作电压在2.5v左右的电子产品,通常esd防护器件的击穿电压要达到3.5v及以上的击穿电压,但是击穿电压又不能太高,太高会导致在esd事件来临后,达到了电子产品的击穿电压但未达到防护器件的击穿电压,导致esd防护器件无法实施有效的保护。但由于scr的触发电压依靠反偏pn结的击穿,远大于所需要的触发电压,所以需要采用辅助触发单元对scr进
3、传统的双向scr结构esd保护器件,其结构示意图一般采用图1,图2为器件的等效电路图。通过等效电路图可以看出,双向scr器件由两个pnp三极管和一个npn三极管构成。制作方法为:在图1中,衬底为n型衬底1110,在n型衬底1110中形成pw阱区1120,pw1和pw2工艺参数完全相同。在pw阱区1120中形成第一psd欧姆接触区1130和第一nsd欧姆接触区1140。在注入完成后,进行介质层1150淀积,之后刻蚀孔并淀积金属,形成金属阳极1101和金属阴极1102。在上述工艺中pw1和pw2、psd1和psd2、nsd1nsd2工艺制造参数完全相同,只是为了方便后续描述工作机理。根据器件结构示意图和等效电路图可以得知,器件是对称的,无论器件在阴极处施加电压还是阳极处施加电压,触发机制是相同的,故只考虑单向放电就足够。当正向esd电流注入金属阳极1101时,nsub和pw2构成的pn结处于反偏状态,随着电压的增加,反偏结发生雪崩击穿,随着电流的增加,当pw2和nsd2上的压降达到0.7v时,scr开启,器件内部发生电导调制效应,产生由psd1到nsd2的低阻路径。此scr路径导通为等效电路图中pnp与npn2之间建立正反馈,放电esd电流。
4、现有的双向低触发电压esd防护器件的等效电路图如图4、图5所示。其中,图4为三极管npn2辅助触发的双向esd保护器件,图5为二极管串辅助触发的双向esd保护器件。其一路双向仅表现为单边电路的反并联结构。故只说明其中一条支路的工作机理。对于三极管npn2辅助触发电路的图4,当金属阳极1101处施加高电位时,右侧支路处于反向截止状态,工作方式为左侧导通。随着金属阳极1101处电压的增大,会导致三极管npn2的集电结发生穿通现象,导致电流迅速增加,穿通电流又会充当左侧scr的辅助触发电流,随着电流的增加scr通路开启,其内部发生电导调制效应,之后电流沿着scr的低阻通路流向金属阴极1102。对于二极管串辅助触发的双向esd防护器件,其工作机理和三极管npn2辅助触发机理完全相同,二极管的数量决定了触发电压的大小。故当外部系统的工作电压为2.5v左右时,往往不采用二极管串辅助触发,因为二极管串的数量会增加很多导致版图面积增加很多。
5、如图1所示的esd保护器件是典型的双向scr结构,触发电压完全有n型衬底和pw阱区的反偏结击穿电压决定。如图4所示的esd防护器件,采用单边器件反向并联的方式构成双向器件,用穿通三极管npn来降低整体的触发电压。如图5所示的esd防护器件,采用单边器件反向并联的方式构成双向器件,用二极管串来降低整体的触发电压,其触发电压由二极管串的数量决定。现有的通过单边器件反向并联的方式构成的低触发电压esd防护器件,会增加一倍的版图面积。针对双向器件增加版图面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通过引入新技术结构,可以在保证相同触发电压的条件下,能够大大降低版图面积,有利于节约更多的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反向并联构成双向低触发电压的esd保护器件,通过金属互联实现穿通三极管npn触发双向scr结构,可有效节约版图面积。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低触发电压esd保护器件,包括soi型p衬底材料、从下至上依序设置在所述soi型p衬底材料表面的nwdeep阱区、pw1阱区、pw2阱区,在所述nwdeep阱区、pw1阱区、pw2阱区以及soi型p衬底材料中形成psd欧姆接触区和nsd欧姆接触区,该esd保护器件通过两个槽区电学隔离从左至右依次分为辅助触发三极管npn4、scr单元以及辅助触发三极管npn3。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scr单元由所述soi型p衬底材料、nwdeep阱区、pw1阱区、nsd欧姆接触区以及psd欧姆接触区组成。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触发三极管npn3和npn4由所述soi型p衬底材料、pw2阱区、nsd欧姆接触区组成。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通过互联金属构成电流回路。
6、有益效果:
7、将现有的双向低触发电压esd防护器件进行改进,利用双向scr结构作为esd保护器件的防护单元,将穿通三极管npn3和npn4作为防护单元的辅助触发单元,实现双向低压辅助触发。整体器件的触发电压为穿通三极管的穿通电压与双向scr结构中pnp发射结的正偏电压之和。采用soi实现防护单元与辅助触发单元之间的电学隔离。该结构将传统双向scr结构的10v以上的触发电压降低至4v左右,可以通过pw2的尺寸进行与pw2的剂量进行调节。除此之外,由于辅助触发单元的两个穿通三极管只起到辅助触发scr开启的作用,主要的电流泄放路径为scr结构,所以辅助触发单元并不会占用很大的版图面积,同时采用双向scr结构可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低触发电压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SOI型P衬底材料(110)、从下至上依序设置在所述SOI型P衬底材料(110)表面的NWdeep阱区(120)、PW1阱区(130)、PW2阱区(140),在所述NWdeep阱区(120)、PW1阱区(130)、PW2阱区(140)以及SOI型P衬底材料(110)中形成PSD欧姆接触区(160)和NSD欧姆接触区(150),该ESD保护器件通过两个槽区(170)电学隔离从左至右依次分为辅助触发三极管NPN4、SCR单元以及辅助触发三极管NPN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SCR单元由所述SOI型P衬底材料(110)、NWdeep阱区(120)、PW1阱区(130)、NSD欧姆接触区(150)以及PSD欧姆接触区(160)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触发三极管NPN3和NPN4由所述SOI型P衬底材料(110)、PW2阱区(140)、NSD欧姆接触区(150)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低触发电压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soi型p衬底材料(110)、从下至上依序设置在所述soi型p衬底材料(110)表面的nwdeep阱区(120)、pw1阱区(130)、pw2阱区(140),在所述nwdeep阱区(120)、pw1阱区(130)、pw2阱区(140)以及soi型p衬底材料(110)中形成psd欧姆接触区(160)和nsd欧姆接触区(150),该esd保护器件通过两个槽区(170)电学隔离从左至右依次分为辅助触发三极管npn4、scr单元以及辅助触发三极管npn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sd保护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生,张鹏,杨珏琳,宋文龙,陈城,刘湘,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吉莱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