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8009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部设有导油孔,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一字轴,所述一字轴的两端均套接有两个行星齿轮,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个输出端均设置有半轴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差速器壳体具有四个导油孔,导油孔位于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位置,当电驱动总成运行时,电驱动总成的润滑油会从导油孔直接进入差速器内部,充分与半轴齿轮、行星齿轮、球垫片、平垫片和差壳接触,在各组件表面形成一层油膜,最终降低半轴齿轮、行星齿轮、球垫片、平垫片和差壳相互之间的摩擦力,最终消除摩擦产生的差速器异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


技术介绍

1、汽车差速器是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传统的乘用车动力输出来源于发动机与变速箱,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噪声较大,可以掩盖乘用车上大部分异响,从而异响对于驾乘人员的舒适感体验不太明显。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来源于电驱动总成,电驱动总成由电池提供电能,通过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机将机械能传递到减速器,最终减速器将机械能传递到轮端以驱动汽车行驶。电机相对于发动机,具有运行噪音小的优点,因此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乘用车,具有乘员舱更加安静的特点。

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内部设有导油孔(9),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一字轴(2),且一字轴(2)的运动轨迹与差速器壳体(1)保持一致,所述一字轴(2)的两端均套接有两个行星齿轮(3),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两个输出端均设置有半轴齿轮(5),所述半轴齿轮(5)的内部设置有半轴花键(7),且半轴花键(7)与行星齿轮(3)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3)的侧表面设置有球垫片(4),且球垫片(4)位于行星齿轮(3)与差速器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内部设有导油孔(9),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一字轴(2),且一字轴(2)的运动轨迹与差速器壳体(1)保持一致,所述一字轴(2)的两端均套接有两个行星齿轮(3),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两个输出端均设置有半轴齿轮(5),所述半轴齿轮(5)的内部设置有半轴花键(7),且半轴花键(7)与行星齿轮(3)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3)的侧表面设置有球垫片(4),且球垫片(4)位于行星齿轮(3)与差速器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齿轮(5)的侧表面设置有平垫片(6),且平垫片(6)位于半轴齿轮(5)与差速器壳体(1)的内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直接与减速器主减齿轮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1)为整个差速器各组件的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丁陆万勇刘鹏肖春峰黄克成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