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7626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45
本申请公开一种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岩层上与溶洞对应的区域内的四周边缘位置呈环形间隔钻设多个注料孔;通过各注料孔向溶洞内注入固态填充料,直至各注料孔对应位置的固态填充料达到各溶洞的顶部区域;再对各注料孔对应位置的固态填充料进行冲击操作,以使固态填充料在溶洞扩散;依次重复固态填充料的注入和冲击操作,直至注料孔对应的溶洞被固态填充料填满且形成环形隔离腔;在岩层上与环形隔离腔对应的区域内部钻设注浆孔,通过注浆孔向环形隔离腔内的溶洞注入液态填充料,直至环形隔离腔内的溶洞被液态填充料填满。该方法在保证基桩下方溶洞加固效果的同时,节省填充材料,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石灰岩地区经常有溶洞地质构造,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溶洞时,传统的处理方法有片石粘土筑壁法、注浆填充法、水泥浆护壁法、钢护筒跟进法等。其中,片石粘土筑壁法、注浆填充法、水泥浆护壁法均适用于填充密实的溶洞、半填充小空腔溶洞、无泥浆流失的小空腔溶洞。

2、对于无填充大型溶洞、软塑土填充溶洞、松散砂填充溶洞、串珠状溶洞,一般均采用钢护筒跟进法进行处治。但是该方法存在如下不足和缺点:护筒下放难度大,会增加基桩砼浇筑方量以及成本;在遇到串珠状溶洞时,需在护筒内增加小直径的钢护筒,进一步增加成本;钢护筒的重量较大,配套的提吊、大型吊车、振动锤等,导致施工复杂,施工成本较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及系统。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所述岩溶地质包括岩层,所述岩层内包括至少一个溶洞,各所述溶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溶地质包括岩层,所述岩层内包括至少一个溶洞,各所述溶洞从上至下分布于所述岩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离腔具有沿所述注料孔径向的厚度,所述厚度为2~1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位所在区域内布设有多个基桩,则在所述打孔区域的内部钻设多个所述注浆孔,各所述注浆孔的位置与所述基桩的位置一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溶地质包括岩层,所述岩层内包括至少一个溶洞,各所述溶洞从上至下分布于所述岩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隔离腔具有沿所述注料孔径向的厚度,所述厚度为2~1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位所在区域内布设有多个基桩,则在所述打孔区域的内部钻设多个所述注浆孔,各所述注浆孔的位置与所述基桩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且各所述注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基桩对应的桩孔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岩溶地质基桩施工中的溶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桩位所在区域和岩层内溶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冠楠胡彦成刘丹娜郑燚王超生邵文泽邱伟超李茜王玮王海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