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智能运检机座,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力智能运检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电力系统中,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效、安全的要求。为应对这一挑战,智能运检机器人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这类机器人能够集成多种先进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对电力设备的日常检查、故障排查和维护任务。
2、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面对复杂的电力设施环境时,许多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中的导线并不是排列整齐的,特别是针对一些电力设备外侧端接口上常常存在若干根导线缠绕的情况,会给运检机器人的智能拍摄端和分析模块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传统的固定角度摄像头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提供清晰有效的图像资料,因为关键部位可能被其他导线遮挡,导致视觉检测失效,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都是采用多扫描端进行多角度拍摄结合三维重建技术,从多个视角获取目标区域的详细信息,并生成精确的三维模型,来帮助识别潜在的故障点。
3、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电力设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力智能运检机器人,包括自主导航底盘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导航底盘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升降平台(2),所述伺服升降平台(2)的升降端上固定安装有多轴机械臂(3),所述多轴机械臂(3)的输出端分为一上一下两组,位于多轴机械臂(3)上侧输出端的一侧配置有第二运检导轨模块(5),而位于多轴机械臂(3)下侧输出端的一侧配置有第一运检导轨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力智能运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检导轨模块(4)包括固定安装于多轴机械臂(3)下侧输出端上的侧展支架板(41),所述侧展支架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力智能运检机器人,包括自主导航底盘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导航底盘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升降平台(2),所述伺服升降平台(2)的升降端上固定安装有多轴机械臂(3),所述多轴机械臂(3)的输出端分为一上一下两组,位于多轴机械臂(3)上侧输出端的一侧配置有第二运检导轨模块(5),而位于多轴机械臂(3)下侧输出端的一侧配置有第一运检导轨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力智能运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检导轨模块(4)包括固定安装于多轴机械臂(3)下侧输出端上的侧展支架板(41),所述侧展支架板(4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半圆弧槽口导轨(42),所述半圆弧槽口导轨(42)的内壁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槽带(44),所述限位卡槽带(44)的槽口剖视状态下为t形,所述半圆弧槽口导轨(42)两侧内壁边缘上均固定安装有齿口带(43),所述半圆弧槽口导轨(42)的两侧端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磁吸侧板(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力智能运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滑动套设于限位卡槽带(44)内部的t形软胶卡块(61),所述t形软胶卡块(61)的外伸出端上固定安装有空腔套筒(62),所述空腔套筒(62)的空腔内部固定安装输出端向外伸出的第二电动伸缩杆(63),且位于第二电动伸缩杆(63)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智能运检摄像头(7),所述空腔套筒(62)的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翼板架(64),所述第一u形翼板架(64)的两侧端位置处均活动安装有齿轮盘(65),且两侧的齿轮盘(65)与两侧的齿口带(43)啮合,且位于第一u形翼板架(64)其中一侧端的内壁上还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6),所述伺服电机(66)的输出端穿出第一u形翼板架(64)的侧端,并与同侧的齿轮盘(65)的圆心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力智能运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运检摄像头(7)的底部两侧分别配置有第一外翻模块(67)与第二外翻模块(68),所述第一外翻模块(67)包括固定连接于智能运检摄像头(7)正底部的第二u形翼板架(671),所述第二u形翼板架(671)的两侧端上均固定连接有扭转弹簧套杆(672),且通过扭转弹簧套杆(672)套设有外翻板(673),所述外翻板(67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吸尖嘴翘板(674),所述外翻板(673)外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外排风机(67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电力智能运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翻模块(68)的结构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召兴,阮成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闽高电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