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7431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6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基于该设计方法下的分离机构主要包括主框架结构、拔销解锁器、记忆合金拔销器、尾部充电口支架以及防护蒙皮。主框架包含导轨、法兰盘、加强圈以及尾部挡板。利用记忆合金拔销器以及拔销解锁器实现微型航天器发射前在分离机构内被锁死,配合尾部挡板可有效减小振动对微型航天器的影响,以及可防止微型航天器与分离机构尾部充电口发生碰撞。该设计方法设计的分离机构质量轻,空间利用率高,微型航天器分离可靠性高,并能有效提高微型航天器分离导向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发射,特别是适用于固体推力器快速发射的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微型航天器分离机构所能提供的初始分离速度小,无法满足某些微型航天器需要较高初始分离速度的任务需求。采用固体推力器发射具有响应时间短、发射速度快等优势,逐渐成为微型航天器在轨分离的热门方案。

2、而固体推力器由于其作用时间短、比冲大的特点,会将微型航天器在极短时间内提升到设定速度,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分离机构,约束微型航天器在固体推力器点火期间的运动,以改善微型航天器的发射分离姿态,提高发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采用固体推力器的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提出了一种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

2、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3、步骤一:根据微型航天器外包络确定分离机构的包络与构型,确定导轨的间隙、数量,以及与微型航天器导向钮接触形式,将导轨自前向后分为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为提高该分离机构的分离精度,导轨构型设计为两段式同时滑离;根据分离机构强度、刚度与减重需求,确定为导轨(11)数量为四根,每根导轨(11)自前向后分为第二阶导轨和第一阶导轨;根据现有航天器分离机构间隙配合确定导轨(11)的间隙;为限制微型航天器转动采用类直角导向钮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根据固体推力器实测推力数据,仿真确定第一阶导轨的滑移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为提高该分离机构的分离精度,导轨构型设计为两段式同时滑离;根据分离机构强度、刚度与减重需求,确定为导轨(11)数量为四根,每根导轨(11)自前向后分为第二阶导轨和第一阶导轨;根据现有航天器分离机构间隙配合确定导轨(11)的间隙;为限制微型航天器转动采用类直角导向钮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根据固体推力器实测推力数据,仿真确定第一阶导轨的滑移长度,此滑移长度应确保在固体推力器点火结束时微型航天器后导向钮未滑离第一阶导轨,具体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分离机构的第一阶导轨长度应大于微型航天器滑移长度,确保微型航天器在第一阶导轨内完成固体推力器点火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航天器在轨发射分离机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确定第一阶导轨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波陶晓宇谈曾巧张翔廖文和杨霖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