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402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斗减震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包括承载煤斗,所述承载煤斗的外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四周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支撑架的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均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机构一,多个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均设有减震机构二,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有安装机构,所述减震机构一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中部。通过采用冗余液压减震器设计,增强了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正常时主减震器发挥作用,有效减缓承载煤斗震动,保护内部设备,主减震器故障时,冗余备份可立即介入,确保减震功能持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斗减震,具体为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1、火电厂是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来发电的工业设施,其基本原理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煤斗用于储存煤炭,并通过输送系统将煤炭送入锅炉,支撑式煤斗的设计和应用是为了有效地解决火电厂中煤炭储存和输送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它主要用于支撑和固定煤斗,确保煤炭在传送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不必要的振动、冲击或偏移的影响;

2、传统的支撑式煤斗会在支撑架与煤斗连接处设置液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利用油流在特定阻力下的变化来吸收振动能量。当振动或冲击作用于液压减震器时,内部的活塞会随着运动而推动液压油在缸体内流动,从而液体在密闭空间内流动、压缩和膨胀来吸收振动能量,对吸收煤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吸收,然而传统的减震结构中煤斗的减震结构常常采用局部支撑方式,如只在部分区域设置减震器或弹性支撑,这会导致减震效果不均匀,某些部位会承受过大的振动负荷;

3、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局部刚性集中,大多数采用多点支撑的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包括承载煤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煤斗(1)的外周安装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四周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支撑架(8)的支撑杆(9),多个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均安装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架(8)的中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机构一(2),多个所述支撑板(10)的内部均设有减震机构二(4),所述支撑板(10)靠近所述支撑杆(9)的一侧设有安装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二(4)包括连接杆(401)包括等腰梯形块(402),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包括承载煤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煤斗(1)的外周安装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四周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支撑架(8)的支撑杆(9),多个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均安装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架(8)的中部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机构一(2),多个所述支撑板(10)的内部均设有减震机构二(4),所述支撑板(10)靠近所述支撑杆(9)的一侧设有安装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二(4)包括连接杆(401)包括等腰梯形块(402),所述等腰梯形块(402)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0)的中部,所述等腰梯形块(402)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直角梯形块(403),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403)相反一侧均安装有安装板(404),两个所述安装板(404)相反一侧均安装有摩擦阻尼器(405),所述等腰梯形块(402)靠近所述支撑杆(9)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401),所述直角梯形块(40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缓冲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5)包括保护盖(501),所述保护盖(501)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0)靠近所述支撑杆(9)的一侧,所述保护盖(501)内部滑动连接有卡块(504),所述卡块(504)远离所述保护盖(501)的一侧安装有拉杆(503),所述拉杆(503)远离所述卡块(504)的一端安装有拨板(502),所述拨板(502)远离所述拉杆(503)的一侧安装有隔板(505),所述保护盖(501)的靠近所述卡块(504)的一侧开设有卡槽(506),所述拉杆(503)的外周设有复位组件(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组件(3)均包括滑块(301),所述滑块(301)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楚安李剑朱宝锋吴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