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7119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1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包括充电底座,充电底座与便携式气体探测器相匹配,充电底座内设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第一耦合电极板,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均与第一耦合电极板相连接,控制电路生成高频PWM信号作为第一耦合电极板的驱动信号;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内设有第二耦合电极板、充电电路和电池,第二耦合电极板与第一耦合电极板相匹配,距离较近的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板与第一耦合电极板形成电容的两极结构,第二耦合电极板感应产生电荷,第二耦合电极板通过充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耦合电极板替代电感内部没有大的电感;便携气体探测器内部的耦合电极板相互分离无法形成电容,降低了整机本安防爆设计的难度,设备安全性提高,延长了便携仪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探测器的,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


技术介绍

1、在化工工业工作现场由于危险气体的存在,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便携式气体探测器,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的巡检。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具有气体检测功能,且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的特点,对保护人身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便携式气体探测器采用锂电池供电,需要定期及时给设备充电否则无法工作。

2、当前的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充电采用的都是插接式充电或触点式电极充电,线圈无线充电。以上充电方式都有明显的缺点。

3、插接式充电或触点式电极充电方式,势必需要在设备的壳体上留下出口,这样将会导致设备密封不严密,而目前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基本上要求防水防尘等级达到ip68,一旦壳体开口,密封难度将大大增加,为了达到密封要求,对壳体与充电孔之间的配合要求很高,加工难度增加,出问题的概率非常高。传统的充电方式还存在充电电极暴露会受到静电的影响,静电直接接触放电,可能损坏内部器件;暴露的电极也很容易被损坏或腐蚀,导致设备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

4、线圈耦合式充电方式,克服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底座,充电底座与便携式气体探测器相匹配,所述充电底座内设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第一耦合电极板,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均与第一耦合电极板相连接,控制电路生成高频PWM信号作为第一耦合电极板的驱动信号;所述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内设有第二耦合电极板、充电电路和电池,第二耦合电极板与第一耦合电极板相匹配,距离较近的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板与第一耦合电极板形成电容的两极结构,第二耦合电极板感应产生电荷,第二耦合电极板通过充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均与全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底座,充电底座与便携式气体探测器相匹配,所述充电底座内设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第一耦合电极板,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均与第一耦合电极板相连接,控制电路生成高频pwm信号作为第一耦合电极板的驱动信号;所述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内设有第二耦合电极板、充电电路和电池,第二耦合电极板与第一耦合电极板相匹配,距离较近的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板与第一耦合电极板形成电容的两极结构,第二耦合电极板感应产生电荷,第二耦合电极板通过充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均与全桥驱动电路相连接,全桥驱动电路与第一耦合电极板相连接;控制电路输出的高频pwm信号经过全桥驱动电路使第一耦合电极板带有极性交变的电场,第一耦合电极板将电场耦合到第二耦合电极板产生感应电压,提供给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板和第二耦合电极板的数量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耦合电极板分别与电源电路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相连接,两个第二耦合电极板分别与充电电路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耦合电极板通过整理滤波电路与充电电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高压直流电源电路和低压直流电源电路,高压直流电源电路与220v市电相连接,高压直流电源电路的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分别与全桥驱动电路相连接,高压直流电源电路和低压直流电源电路相连接,低压直流电源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式无线充电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驱动电路包括桥式连接的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三mos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均与控制电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承霖桑小田张艳鹏陈仲库李建营刘东静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