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料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车用空调铝套在加工时,通常需要将铝套、钢芯等零件装设至对应的管件上,且铝套安装时需要对管件进行挤鼓,以保证挤鼓形成的定位环结构可对铝套进行定位。
2、现有通常采用人工将铝套/钢芯安装至管件的方式,这种方式效率较低,而若通过机械设备直接进行安装,则容易在上料时产生多个物料之间抵触,导致物料难以被机械夹爪夹取上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上料定位结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料定位结构,包括铝套振动盘、钢芯振动盘以及上料夹爪,所述铝套振动盘一侧连接有铝套料道,所述钢芯振动盘一侧连接有钢芯料道;铝套料道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块,钢芯料道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块,且铝套料道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钢芯料道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以使其中一铝套由铝套料道进入第一出料块后,第一固定件对铝套料道出料端处的铝套进行固定,其中一钢芯由钢芯料道进入第二出料块后,第二固定件对钢芯料道出料端处的钢芯进行固定。
3、进一步的,第一出料块远离铝套料道的一端与第二出料块远离钢芯料道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板。
4、进一步的,定位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出料块对应的第一检测件、与第二出料块对应的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铝套是否位于第一出料块中,所述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钢芯是否位于第二出料块中。
5、进一步的,铝套料道以及
6、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支架,所述安装板、第一检测件以及第二检测件连接于定位支架上。
7、进一步的,第一出料块以及第二出料块的边侧均开设有避让槽,以使上料夹爪由避让槽处对铝套或钢芯进行夹持。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9、1、通过铝套振动盘以及钢芯振动盘配合铝套料道以及钢芯料道,可对铝套、钢芯进行自动化上料,无需人工上料;
10、2、第一出料块以及第二出料块可保证铝套和钢芯的出料稳定;
11、3、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对铝套以及钢芯进行到位检测,并配合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对料道内的铝套和钢芯进行定位,进而提高上料过程中铝套和钢芯的稳定,避免料道中的物料和夹爪出现干涉,或第一出料块与第二出料块内的物料被料道中的后续物料顶住而导致上料夹爪难以夹取物料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套振动盘、钢芯振动盘以及上料夹爪,所述铝套振动盘一侧连接有铝套料道(516),所述钢芯振动盘一侧连接有钢芯料道(519);铝套料道(516)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块(522),钢芯料道(519)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块(523),且铝套料道(516)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525),钢芯料道(519)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526),以使其中一铝套(62)由铝套料道(516)进入第一出料块(522)后,第一固定件(525)对铝套料道(516)出料端处的铝套(62)进行固定,其中一钢芯(63)由钢芯料道(519)进入第二出料块(523)后,第二固定件(526)对钢芯料道(519)出料端处的钢芯(63)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料块(522)远离铝套料道(516)的一端与第二出料块(523)远离钢芯料道(519)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板(5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板(58)上设置有与第一出料块(522)对应的第一检测件(527)、与第二出料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铝套料道(516)以及钢芯料道(519)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515),且铝套料道(516)与安装板(515)之间连接有铝套直线振动器(517),钢芯料道(519)与安装板(515)之间连接有钢芯直线振动器(520),以使铝套直线振动器(517)、钢芯直线振动器(520)启动时,铝套(62)与钢芯(63)分别沿铝套料道(516)以及钢芯料道(519)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支架(529),所述安装板(515)、第一检测件(527)以及第二检测件(528)连接于定位支架(529)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料块(522)以及第二出料块(523)的边侧均开设有避让槽(524),以使上料夹爪由避让槽(524)处对铝套(62)或钢芯(63)进行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套振动盘、钢芯振动盘以及上料夹爪,所述铝套振动盘一侧连接有铝套料道(516),所述钢芯振动盘一侧连接有钢芯料道(519);铝套料道(516)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块(522),钢芯料道(519)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块(523),且铝套料道(516)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525),钢芯料道(519)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526),以使其中一铝套(62)由铝套料道(516)进入第一出料块(522)后,第一固定件(525)对铝套料道(516)出料端处的铝套(62)进行固定,其中一钢芯(63)由钢芯料道(519)进入第二出料块(523)后,第二固定件(526)对钢芯料道(519)出料端处的钢芯(63)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料块(522)远离铝套料道(516)的一端与第二出料块(523)远离钢芯料道(519)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板(5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板(58)上设置有与第一出料块(522)对应的第一检测件(527)、与第二出料块(5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传章,饶梅贵,胡英军,陈丽渊,李周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