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7705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30
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转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汽轮机的机脚振动运行把负载系统的弹性支撑转为刚性,需要打断试验的连续性,反复停机、安装周期长,试验效率低的问题,上楔形块设置在下楔形滑块上方,下楔形滑块放置在调整垫片上,上楔形块的斜面和下楔形滑块的斜面相对配合设置,垂向导柱组固定安装在上楔形块上,横向导柱水平插装在横向导柱上,且横向导柱与垂向导柱组配合设置,横向导柱带动垂向导柱组在下楔形滑块上升降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轮机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转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轮机领域。


技术介绍

1、大型多工况汽轮机区别于电站汽轮机,工况点设置较多,变工况运行是常态化。因此,在出厂试验时,需设置多个工况作为考核点,尤其是汽轮机的机脚振动是重要的考核指标。根据以往的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负载系统在某一工况下的振动会增大,且通过下方支撑平台传递到汽轮机机脚,与汽轮机本体振动的测试信号掺混,很难分离,从而影响汽轮机本体在对应工况下的振动测试结果。

2、传统的解决方式为在负载系统下方设置隔振器,对振动进行隔离,可以有效消除上述影响。但是,为了保证机组能够在高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把负载系统的弹性支撑转为刚性。但是要开展上述工作需要打断试验的连续性,停机后拆下负载系统,拆除隔振器,换装刚性垫片后,再重新安装负载系统,重新对中后才能开展其他工况试验。此方法需要反复停机、安装周期长,试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汽轮机的机脚振动运行把负载系统的弹性支撑转为刚性,需要打断试验的连续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楔形块(1)、垂向导柱组(2)、下楔形滑块(3)、横向导柱(6)和调整垫片(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垂向导柱组(2)包括两个垂直导柱,垂直导柱外圆面上加工有齿轮,横向导柱(6)外圆面上加工有齿轮,横向导柱(6)的齿轮与垂直导柱上的齿轮咬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楔形块(1)的底端为斜面,上楔形块(1)的下端面加工有导柱安装盲孔,两个垂直导柱固定安装在上楔形块(1)的导柱安装盲孔内,下楔形滑块(3)顶端为斜面,下楔形滑块(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楔形块(1)、垂向导柱组(2)、下楔形滑块(3)、横向导柱(6)和调整垫片(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垂向导柱组(2)包括两个垂直导柱,垂直导柱外圆面上加工有齿轮,横向导柱(6)外圆面上加工有齿轮,横向导柱(6)的齿轮与垂直导柱上的齿轮咬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楔形块(1)的底端为斜面,上楔形块(1)的下端面加工有导柱安装盲孔,两个垂直导柱固定安装在上楔形块(1)的导柱安装盲孔内,下楔形滑块(3)顶端为斜面,下楔形滑块(3)上竖直加工有两个条形通孔,上楔形块(1)的每个垂直导柱分别设置在一个条形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楔形滑块(3)上沿水平方向加工有通孔,横向导柱(6)插装在下楔形滑块(3)的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旋转机械支撑转换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付兴伟姚福锋王超杨嗣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