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模滤波器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混合谐振器结构的多吸收带超宽带共模滤波器,属于电磁兼容。
技术介绍
1、差分信号在高速和射频电路系统中应用广泛,然而由于电路中存在的路径不对称、幅度不平衡、时间偏斜等原因,容易导致电路出现共模噪声,共模噪声和差模信号出现相互转换,引发信号误码率增大、杂散频谱增加等问题,共模滤波器用于抑制共模噪声,同时保证差模信号的正常传输。
2、现有的共模滤波器通常是反射式的,其将共模噪声反射回前级,以消除共模噪声对后级电路的影响,但反射回前级的共模噪声仍会导致前级电路的信号误码率增大,放大器稳定性下降等问题;吸收式共模滤波器能够以热能形式耗散共模噪声,但现有的吸收式共模滤波器吸收带宽较窄,无法实现宽带的共模噪声吸收,而高速电路中差分信号的频谱通常覆盖较宽的频率范围,因此希望吸收式共模滤波器的吸收带宽足够宽。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谐振器结构的多吸收带超宽带共模滤波器,该滤波器共模抑制频带宽,对超宽带通信等应用系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混合谐振器结构的多吸收带超宽带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滤波器包括耦合微带线(1)、介质基板(2)、主谐振器(3)、副谐振器(4)、电阻(5);该滤波器有上下两面,耦合微带线(1)包含位于介质基板(2)上面的金属导带(11)、位于介质基板(2)下面的金属地层(12);耦合微带线(1)的一端连接输入端口(71),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口(72);主谐振器(3)蚀刻在金属地层(12)的中间;副谐振器(4)蚀刻在金属地层(12)中主谐振器(3)的外侧;金属导带(11)位于主谐振器(3)中的位置,耦合微带线(1)与主谐振器(3)、副谐振器(4)相互耦合,实现混合谐振;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谐振器结构的多吸收带超宽带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滤波器包括耦合微带线(1)、介质基板(2)、主谐振器(3)、副谐振器(4)、电阻(5);该滤波器有上下两面,耦合微带线(1)包含位于介质基板(2)上面的金属导带(11)、位于介质基板(2)下面的金属地层(12);耦合微带线(1)的一端连接输入端口(71),另一端连接输出端口(72);主谐振器(3)蚀刻在金属地层(12)的中间;副谐振器(4)蚀刻在金属地层(12)中主谐振器(3)的外侧;金属导带(11)位于主谐振器(3)中的位置,耦合微带线(1)与主谐振器(3)、副谐振器(4)相互耦合,实现混合谐振;电阻(5)在副谐振器(4)与对称线(6)的交叉处,跨越副谐振器(4)的缝隙,电阻(5)两端分别与金属导带(11)内部的金属地层(12)以及金属导带(11)外部的金属地层(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谐振器结构的多吸收带超宽带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耦合微带线(1)关于对称线(6)对称分布,中间部分的金属导带(11)为多次弯折的波浪状结构;改变弯折的形状特征或长度能够调整共模抑制频率范围和抑制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谐振器结构的多吸收带超宽带共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主谐振器(3)包括短路槽线枝节(31)、主干槽线(32)、连通槽线(33),且关于对称线(6)对称分布;短路槽线枝节(31)从输入端口(71)至输出端口(72)方向顺序排列分布,并连接在主谐振器(3)的主干槽线(32)上,连通槽线(33)位于主干槽线(32)末尾并在靠近输出端口(72)一侧,连接对称线(6)两侧的主干槽线(32);改变短路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志远,殷晓星,赵洪新,李顺礼,周程,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