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喷墨头技术_技高网

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喷墨头技术

技术编号:446726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27
提供油墨喷出的偏差更少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喷墨头。通过对压电部件施加电压使压电部件变形,来给予油墨压力变动使其喷出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通过与压电部件的极化特性对应的结构,修正油墨的喷出速度的分布。极化特性可以是通过剩余极化规定的特性。可以越为剩余极化大的压电部件的部分,越减小对压电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极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该专利技术涉及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喷墨头


技术介绍

1、以往,有从多个喷嘴分别喷出油墨并使其着落到对象的介质上的喷墨头。在该喷墨头中,给予使其从各喷嘴喷出的油墨的压力的偏差成为问题。

2、在压电式的喷墨头中,对油墨的压力的给予使用与对压电部件的施加电压对应的变形。在压电式的喷墨头中,该压电部件的特性的偏差导致给予油墨的压力的偏差。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根据制造时的压电部件的厚度的偏差,使分别位于与压电部件重叠的位置的电极(单个电极)的面积变化,来抵消偏差的技术。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6987号公报。

4、然而,即便使压电部件的外形一致,压力即油墨的喷出也仍然产生偏差。人们有想要适当地抑制该偏差这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油墨喷出所涉及的偏差更少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以及喷墨头。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是通过对压电部件施加电压使该压电部件变形,来给予油墨压力变动使其喷出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

3、通过与上述压电部件的极化特性对应的结构,修正上述油墨的喷出速度的分布。

4、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所述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

5、通过剩余极化规定上述极化特性。

6、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所述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

7、越为上述剩余极化大的上述压电部件的部分越减小对该压电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极的面积。

8、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喷墨头,分别具备多个压电元件和多个油墨流路,

9、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压电部件、和对该压电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极,

10、所述油墨流路包含根据上述压电元件的动作而变形来给予油墨压力变动的压力室,

11、上述电极在各上述压电元件中具有与上述压电部件的极化特性对应的面积。

12、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喷墨头,分别具备多个压电元件和多个油墨流路,

13、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压电部件、和对该压电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极,

14、所述油墨流路包含根据上述压电元件的动作而变形来给予油墨压力变动的压力室,

15、上述压电部件在各上述压电元件中,在沿着上述压电部件与上述电极的层叠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具有与上述压电部件的极化特性对应的面积。

16、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喷墨头,分别具备多个压电元件和多个油墨流路,

17、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压电部件、和对该压电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极,

18、所述油墨流路包含根据该压电元件的动作进行变形而给予油墨压力变动的压力室,

19、上述压力室在沿着上述压电部件与上述电极的层叠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具有与分别对应的上述压电部件的极化特性对应的面积。

20、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头中,

21、上述极化特性是通过剩余极化规定的特性。

22、根据本专利技术,有能够得到油墨喷出所涉及的偏差更少的喷墨头这样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墨头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对压电部件施加电压使该压电部件变形,来对油墨给予压力变动而使该油墨喷出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其中,

4.一种喷墨头,其中,分别具备多个压电元件和多个油墨流路,

5.一种喷墨头,其中,分别具备多个压电元件和多个油墨流路,

6.一种喷墨头,其中,分别具备多个压电元件和多个油墨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喷墨头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对压电部件施加电压使该压电部件变形,来对油墨给予压力变动而使该油墨喷出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头的制造方法,其中,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岛秀树原慎太郎松下裕司小林谅平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