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670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9 20:23
本申请涉及副车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副车架总成包括:横梁本体、悬置支架和两个纵梁组件,沿第一方向,横梁本体固定连接在两个纵梁组件之间,悬置支架内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具有第一开口,沿第二方向,第一开口的投影位于横梁本体的外部,横梁本体包括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横梁上板与横梁下板扣合固定连接,悬置支架固定安装于横梁本体,且沿第二方向,悬置支架的部分凸出于横梁下板,横梁上板、横梁下板、悬置支架共同形成有与第一空腔分隔开的第二空腔,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由此,实现了横梁本体与悬置支架的多空腔结构,有利于提高副车架总成的整体动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副车架,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副车架总成作为连接在悬架和车身之间的传力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减少悬架传递至车身的振动和噪音,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类型愈加复杂,因而对副车架的可靠性、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相关技术中,目前副车架总成中的横梁结构动刚度较差,从而影响了副车架总成的整体动刚度,导致副车架总成的隔振性能较差,大大降低了副车架总成的nvh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该副车架总成中的横梁本体集成安装有悬置支架,其中,悬置支架内形成有第一空腔,横梁本体包括横梁上板和横梁下板,横梁上板的侧壁与横梁下板的侧壁上下扣合固定并与悬置支架共同形成有与第一空腔分隔开的第二空腔,如此设置,实现了横梁本体与悬置支架的多空腔结构,有利于提高横梁本体悬置安装点的动刚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副车架的整体动刚度,进而提高副车架的隔振性能和nvh性能。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p>

3、第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悬置支架和两个纵梁组件,沿第一方向,所述横梁本体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沿第三方向,所述悬置支架的宽度小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包括:悬置上支架和悬置下支架,所述悬置上支架的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梁上板的内表面,所述横梁下板具有安装槽,所述悬置下支架穿设于所述安装槽且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悬置下支架的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横梁下板,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悬置支架和两个纵梁组件,沿第一方向,所述横梁本体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沿第三方向,所述悬置支架的宽度小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宽度,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包括:悬置上支架和悬置下支架,所述悬置上支架的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梁上板的内表面,所述横梁下板具有安装槽,所述悬置下支架穿设于所述安装槽且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悬置下支架的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横梁下板,且所述悬置下支架的侧壁还与所述悬置上支架的侧壁扣合固定以共同形成所述第一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与所述横梁本体固定连接,纵梁本体内形成有第三空腔,其中,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均不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纵梁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纵梁本体依次间隔设有多个诱导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组件还包括:连接管和衬套,沿所述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纵梁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纵梁本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车身安装孔和第二车身安装孔,所述连接管的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车身安装孔内,所述衬套穿设于所述第二车身安装孔且与所述纵梁本体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建德马良灿张兰师符琳韦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