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及雨水导流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551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及雨水导流工艺,包括路面层,所述路面层底部铺设有路基层,所述路面层表面靠近边沿位置设置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内部填充有延伸至路基层内部的土壤层,所述路基层内部靠近路面层位置水平方向开设有排水槽,所述路面层表面开设有与排水槽内部相连通的排水井和操作井;能够对市政道路中的雨水进行有效的导流回收以及储存和二次利用,提高雨水利用率,同时降低施工建设难度,能够对现有的市政排水管网进行改进和增设,适合推广运用,同时通过可调节的活动套组件,适应不同雨况状态下的使用,在需要时能够进行蓄水,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雨水利用,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及雨水导流工艺


技术介绍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在海绵城市的构建中,对雨水的导流、回收和利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目前的海绵城市系统雨水导流回收利用过程中,海绵城市雨水导流回收利用在小区、商场等场所中运用广泛,主要是因为小区、商场等场所场地空间较小,只需建设蓄水池,以及配套的雨水的回收、过滤和外排管路,即可实现对雨水的导流回收和利用,但是对于市政道路、公路绿化等室外场所中,由于长度较长,传统的蓄水池建设蓄水能力有限,成本较高,少量的蓄水结构无法满足户外道路及配套的公路绿化的用水需求,所以导致在市政建设中,对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导流及回收利用不够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包括路面层(1),所述路面层(1)底部铺设有路基层(101),所述路面层(1)表面靠近边沿位置设置有绿化带(2),所述绿化带(2)内部填充有延伸至路基层(101)内部的土壤层(201),所述路基层(101)内部靠近路面层(1)位置水平方向开设有排水槽(3),所述路面层(1)表面开设有与排水槽(3)内部相连通的排水井(301)和操作井(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座(5)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至蓄水管(4)顶部的排入管(501)且排入管(501)内部与蓄水管(4)内部相连通,所述集水座(5)内部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包括路面层(1),所述路面层(1)底部铺设有路基层(101),所述路面层(1)表面靠近边沿位置设置有绿化带(2),所述绿化带(2)内部填充有延伸至路基层(101)内部的土壤层(201),所述路基层(101)内部靠近路面层(1)位置水平方向开设有排水槽(3),所述路面层(1)表面开设有与排水槽(3)内部相连通的排水井(301)和操作井(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座(5)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至蓄水管(4)顶部的排入管(501)且排入管(501)内部与蓄水管(4)内部相连通,所述集水座(5)内部底端铺设有垫板(505),所述垫板(505)顶部铺设有活性炭过滤层(502),所述活性炭过滤层(502)顶部铺设有砂石过滤层(503)且砂石过滤层(503)顶部覆盖有覆网层(5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层(101)内部位于操作井(302)底部位置预埋有蓄水池(6),所述蓄水管(4)表面远离排出管(401)一端设置有与蓄水池(6)内部相连通的溢流管(601),所述蓄水池(6)内部底端均安装有水泵(603),所述绿化带(2)表面设置有供水栓(604)且水泵(603)排出端与供水栓(604)供水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井(302)内部位于蓄水管(4)端部连接处设置有活动套(7)且活动套(7)套入至蓄水管(4)外周,所述活动套(7)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齿板(705),所述操作井(302)内部水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应伦刘志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亿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