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及其收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080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及其收集方法,包括人行道、排水渠道和收集系统,所述排水渠道和收集系统均相对设有两组,所述收集系统位于排水渠道的下方,所述人行道位于两组所述排水渠道之间;人行道包括路牙石、立板、支撑板、第一排水管、定位栓、排水机构、透水砖、砂层、网布、水泥层和砂石层。通过两组收集处理系统的配合使用,可以高效收集海绵城市人行道路的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多次沉淀、过滤,以获取较洁净的雨水,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通过滤盒内的活性炭吸附粒以及活动箱内的活性炭颗粒的配合使用,使该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在收集雨水的同时,完成过滤、祛味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道路,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及其收集方法


技术介绍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在海绵城市中,滤水结构是最重要的结构之一,雨水的渗透、过滤功能与滤水结构有极大的关系,滤水结构直接影响了海绵城市的功能。

3、目前市场上的海绵城市道路在排水时,大多直接将雨水引入土层中的蓄水池中存储,但是现有的海绵城市人行道路缺少滤水功能,无法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杂质在蓄水池中聚集,且杂质在蓄水池内长时间后,容易引起水体发臭,降低雨水品质,从而不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及其收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1)、排水渠道(2)和收集系统(3),所述排水渠道(2)和收集系统(3)均相对设有两组,所述收集系统(3)位于排水渠道(2)的下方,所述人行道(1)位于两组所述排水渠道(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盒(43)顶端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滤盒(46)的插槽(47),所述滤盒(4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滤盒(46)首尾连接,所述排水盒(43)顶端以及滤盒(46)顶端共同设有沥水槽(56),所述沥水槽(56)与排水槽(44)连通,所述滤盒(46)顶端与底端均镶嵌有第二过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1)、排水渠道(2)和收集系统(3),所述排水渠道(2)和收集系统(3)均相对设有两组,所述收集系统(3)位于排水渠道(2)的下方,所述人行道(1)位于两组所述排水渠道(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盒(43)顶端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滤盒(46)的插槽(47),所述滤盒(4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滤盒(46)首尾连接,所述排水盒(43)顶端以及滤盒(46)顶端共同设有沥水槽(56),所述沥水槽(56)与排水槽(44)连通,所述滤盒(46)顶端与底端均镶嵌有第二过滤网板(48),所述滤盒(46)内部设有活性炭颗粒(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盒(43)下部设有空腔(49),所述滤盒(46)位于空腔(49)的正上方,所述滤盒(46)底端还垂直插接有第三过滤网板(50),所述排水盒(43)靠近路牙石(4)一侧下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排水管(7)的排水孔(55),所述第一排水管(7)一端固定插在排水盒(43)一侧下部,所述第一排水管(7)远离排水盒(43)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用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7)远离排水盒(43)一端依次分别穿过路牙石(4)、立板(5)固定插在第二排水管(12)一端,所述第二排水管(12)远离第一排水管(7)一端固定插在过滤箱(23)一端上部,所述路牙石(4)内设有套置在第一排水管(7)上的保护管(42),所述立板(5)上设有供第一排水管(7)穿过的安装孔(40),所述安装孔(40)内填充有用于保护第一排水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应伦刘志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亿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