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6514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及工艺,该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包括模座,模座的顶部设置有下模,下模的顶端内嵌有控形模,下模和控形模的顶端设置有上模;上压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插接于下模内的充形模,二级上压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插接于充形模内的顶杆;下压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插接于上模内的凸模,二级下压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插接于凸模内的成孔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坯料的局部加热、镦粗、颈缩、回镦和成形件的整体成形、成孔、冷却和脱模整个成形工艺的一体化成形过程,保持了薄壁多翅件的完整金属流线,实现翅片区局部强化和高效近净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挤压成形领域,具体为一种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1、薄壁多翅件是一种具有一定数量薄壁翅片、主轴中空的金属构件,具有载料、导流的双重作用,是飞行器的重要部件。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的优异性能,成为理想的薄壁多翅件的制造材料。

2、复合材料薄壁多翅件目前主要采用铸造、型材车削和常规挤压的成形方法。其中,铸造工艺制备的薄壁多翅件常出现缩孔,砂眼、裂纹和翅片变形等缺陷,且铸态复合材料易发生增强颗粒团聚和有害界面反应。型材车削具有浪费材料,耗时费力的缺点,且车削会破坏型材的金属流线,从而降低薄壁多翅件的服役性能。常规挤压因薄壁多翅件的结构特征往往伴随成形载荷大,充填不完整,成形工序复杂等缺点。

3、随着高性能飞行器的需求日益增长,薄壁多翅件的制备技术成为薄壁多翅件低成本、高性能、批量化制造的重大阻碍。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薄壁多翅件的高效率制造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及工艺,实现了坯料的局部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包括由工作台、固定设置于工作台顶面四角的立柱、固定设置于立柱顶端上的顶梁构成的机体(1),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上压机构(2),顶梁内设置有下压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模座(4),模座(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下模(5),下模(5)的顶端内嵌设有控形模(7),下模(5)和控形模(7)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上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形模(7)和下模(5)内相组配地设置有与薄壁多翅件的顶部水平截面轮廓相匹配的内部型腔,所述充形模(8)的顶部段为与内部型腔的翅片成形腔区域相匹配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包括由工作台、固定设置于工作台顶面四角的立柱、固定设置于立柱顶端上的顶梁构成的机体(1),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上压机构(2),顶梁内设置有下压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模座(4),模座(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下模(5),下模(5)的顶端内嵌设有控形模(7),下模(5)和控形模(7)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上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形模(7)和下模(5)内相组配地设置有与薄壁多翅件的顶部水平截面轮廓相匹配的内部型腔,所述充形模(8)的顶部段为与内部型腔的翅片成形腔区域相匹配的模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形模(8)的外壁与下模(5)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凸模(11)的外壁与上模(6)的内壁滑动贴合,且凸模(11)的外径、充形模(8)的外径均与控形模(7)内部型腔的外轮廓直径相同,顶杆(10)的外径与控形模(7)内部型腔的内轮廓直径相同,成孔杆(13)的直径小于顶杆(10)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形模(8)上行至最高位置时,其顶面与控形模(7)的顶面平齐,所述凸模(11)下行至最低位置时,其底面与控形模(7)的顶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薄壁多翅件一体化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形模(8)的内部开设有垂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槽(801),第一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克敏王国涛王雪薛世博汪长开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