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6374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30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微导管包括管体、第一显影环、第二显影环和加强管,管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组件、中间层组件和外层组件,管体的远端的中间层组件包括绕簧丝,第一显影环和第二显影环均设置于管体的远端的中间层组件和外层组件之间,且第一显影环相较于第二显影环更靠近管体的远端,加强管设置于中间层组件和第二显影环之间。管体的远端用于伸入到人体体内,管体的近端用于连接治疗性装置或向管体的远端输送诊断性制剂,本申请的微导管通过在中间层组件和第二显影环之间设置加强管,能够提高微导管的第二显影环处的拉力,从而降低微导管在使用过程中管体在第二显影环处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神经介入微导管是用于因高危险性而无法进行手术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型医疗器械,据介绍,由于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其中深部或复杂的病变如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窦瘘及血管畸形等往往无法手术治疗,或者手术难度大、后遗症严重,近年来,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性能优良的高分子导管的出现,开辟了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时代,目前,临床上神经介入微导管主要用于在神经血管内输注诊断性制剂-如造影剂和治疗性装置-如弹簧圈。

2、微导管主要由导管座、管体和显影环组成,管体远端设置有第一显影环和第二显影环,管体近端与导管座固定联接,管体常在使用过程中于第二显影环处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其能够提高第二显影环处的拉力,从而避免或改善管体在第二显影环处断裂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导管,其包括:管体、第一显影环、第二显影环和加强管,管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组件、中间层组件和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包括:管体、第一显影环、第二显影环和加强管,所述管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组件、中间层组件和外层组件,所述管体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管体的所述远端的所述中间层组件包括绕簧丝,所述第一显影环和所述第二显影环均设置于所述管体的所述远端的所述中间层组件和所述外层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一显影环相较于所述第二显影环更靠近所述管体的所述远端,所述加强管设置于所述中间层组件和所述第二显影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与所述外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显影环嵌入在所述加强管和所述外层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包括:管体、第一显影环、第二显影环和加强管,所述管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布置的内层组件、中间层组件和外层组件,所述管体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管体的所述远端的所述中间层组件包括绕簧丝,所述第一显影环和所述第二显影环均设置于所述管体的所述远端的所述中间层组件和所述外层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一显影环相较于所述第二显影环更靠近所述管体的所述远端,所述加强管设置于所述中间层组件和所述第二显影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与所述外层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显影环嵌入在所述加强管和所述外层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第二显影环对应的端部的距离为0~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的材质包括聚酰胺、尼龙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的材质和所述外层组件的材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雁孙宏涛张志勇孙蓬
申请(专利权)人:科睿驰深圳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