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354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7 18:29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收集区以及第二收集区;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副栅线以及第二副栅线;第一标识点位于第一副栅线上的第一标识点,且第一标识点与第二收集区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标识点与第二标识点相互错开;绝缘层,绝缘层位于第一副栅线朝向第二收集区的端部;其中,具有第一标识点的第一副栅线上的绝缘层为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在第一标识点处断开,第一标识点与第一绝缘层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值范围为2~3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可以提高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1、目前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工艺中,大部分步骤都由机器进行操作,如此,就需要一个对位点(mark点)进行定位,并基于此定位点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例如电极印刷、绝缘胶印刷以及锡膏印刷等。

2、也就是说,最终光伏组件的良率以及美观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于mark点的定位精度。基于此,mark点须具备轮廓清晰和色差明显的特点,从而方便相机捕获,进而可以以此定位点进行电极印刷、绝缘胶印刷以及锡膏印刷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至少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良率。

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收集区以及第二收集区;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副栅线以及第二副栅线,所述第一副栅线位于所述第一收集区,并在所述第二收集区处断开,所述第二副栅线位于所述第二收集区,并在所述第一收集区断开;第一标识点以及第二标识点,所述第一标识点位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的范围为0.1mm~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二收集区的所述第一标识点作为第一类标识点,靠近所述第一收集区的所述第一标识点作为第二类标识点,所述第一类标识点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绝缘层还位于所述第二副栅线朝向所述第一收集区的端部,邻近所述第二类标识点的所述第二副栅线上的所述绝缘层为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在邻近所述第二类标识点处断开,所述第二类标识点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的范围为0.1mm~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二收集区的所述第一标识点作为第一类标识点,靠近所述第一收集区的所述第一标识点作为第二类标识点,所述第一类标识点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绝缘层还位于所述第二副栅线朝向所述第一收集区的端部,邻近所述第二类标识点的所述第二副栅线上的所述绝缘层为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在邻近所述第二类标识点处断开,所述第二类标识点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的范围为0.2mm~0.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绝缘区以及间隔区,所述间隔区与所述第二类标识点相对,所述间隔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范围为0.4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武松王路闯彭莹莹方胜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