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273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包括:后盖、主板、充电连接器,还包括塞子;后盖中设有无线充电的次级部分,且次级部分的输出端与塞子相连;塞子上设有连接体,连接体的形状与充电连接器的接口形状相配合,当被置入充电连接器的接口时,连接体将次级部分输出的电流通过充电连接器的接口传送到主板的电压输入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避免了用户同时使用交流充电器、电脑及无线充电器充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达到了使用者随时可以充电,不需要做任何动作的效果;节省了单独使用无线充电时所需要的充电管理电路,降低了成本,同时方便了无线充电在手机上的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手机
技术介绍
充电器是手机配备的必需品。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充电器层出不穷,如太 阳能充电器、手动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等等。因无线充电器发展前景较好,所以已经被部分 厂家所应用。但作为一项全新的应用型技术,无线充电器一直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受必须 要配备初级和次级的局限,因此在手机本体上实现起来比较麻烦。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充电器仍局限于使用外接转接头来实现无线充电。有些结构是 将无线充电次级部分设置在手机后盖上,但无法将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隔离开,无法避免 同时使用有线充电器和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时电流冲突的问题。如果对主板进行修改,将 影响主板的通用性,并且添加电路会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机,以避免同时使用有线充电器和 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时电流冲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机,包括后盖、主板、充电连接器,还 包括塞子;所述后盖中设有无线充电的次级部分,且所述次级部分的输出端与所述塞子相 连;所述塞子上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形状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形状相配 合,当被置入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时,所述连接体将所述次级部分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 充电连接器的接口传送到所述主板的电压输入接口。进一步地,上述手机还可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后盖通过导线或者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塞子相连。进一步地,上述手机还可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次级部分中包括相连的次级线圈及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次级线圈产生电流后 传送给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在对电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电流相应地输出到塞 子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包括后盖、主板、充电连接器,还包括无线充电接 口及连接器;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与所述主板相连;所述后盖中设有无线充电的次级部分,且所述次级部分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器相 连;所述连接器上设有连接体,该连接体的形状与所述无线充电接口的形状相配合, 当所述连接体被置入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时,所述连接体将所述次级部分输出的电流通 过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传送到所述主板的电压输入接口,且所述连接器的其余部分将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封闭。进一步地,上述手机还可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后盖通过导线或者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连接体相连。进一步地,上述手机还可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次级部分中包括相连的次级线圈及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次级线圈产生电流后 传送给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在对电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电流相应地输出到所 述连接体中。进一步地,上述手机还可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连接体为导电接触弹片或者接触探针,相应的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为具有两个 与充电正负电极联通的弹片座或者探针座。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所述装置,避免了用户同时使用交流充电器、电 脑及无线充电器充电所带来的安全问题,达到了使用者随时可以充电,不需要做任何动作 的效果;节省了单独使用无线充电时所需要的充电管理电路,降低了成本,同时方便了无线 充电在手机上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塞子的形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充电连接器的形状示意图;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片式和探针式连接体的形状示意图;图4a和图4b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跟上述连接体对应的无线充电接口的形 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机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所述手机中包括后盖、主板、充电连接器及塞子,其中,后盖中设有无 线充电的次级部分,且该次级部分的输出端与塞子相连;塞子上设有连接体,该连接体的形 状与充电连接器的接口形状相配合,当被置入充电连接器接口时,该连接体将上述次级部 分输出的电流通过该充电连接器接口传送到主板的电压输入接口。塞子的形状如图1所 示,相应的充电连接器形状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手机中包括后盖、主板、充电连接器、无线充电接口及 连接器,其中,后盖中设有无线充电的次级部分,且该次级部分的输出端与连接器相连;无 线充电接口与主板相连;连接器上设有连接体,该连接体的形状与无线充电接口的形状相 配合,当连接体被置入充电连接器接口时,连接体将上述次级部分输出的电流通过该无线 充电接口传送到主板的电压输入接口,且连接器的其余部分将充电连接器的接口封闭。其 中,根据无线充电接口的类型连接体通常可采用如图3a所示的导电接触弹片或者如图3b 所示的接触探针,相应的无线充电接口形状如图4a和图4b所示,该无线充电接口需要留 有两个与充电正负电极联通的弹片座或者探针孔。在上述两种手机中,后盖都可通过导线或者柔性电路板相应与塞子或连接器相连。上述次级部分可包括相连的次级线圈及整流滤波电路;次级线圈产生电流后传送给整 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在对电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电流相应地输出到塞子或连接 器中。图5为次级部分在后盖中的布局示意图。如图所示,整流滤波电路1可设置在次级 线圈2的内部或外部,次级线圈2通过导线4或其它任意导电元件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 端相连,且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导线或者柔性电路板3相应与塞子或连接器相连,其中, 该导线或柔性电路板可置于塞子或连接器与后盖之间相连的软性材料的内部通道中。在制作时,可在手机后盖模具成型时直接将次级部分放入模具中;或在制作后盖 模具时留有相应的位置来放次级部分;或在后盖模具成型时仅将次级线圈嵌入到模具中, 并为整流滤波电路预留置放位置。在对手机外观进行设计时,可尽量将无线充电接口设置在充电连接器附近,以减 少导线或者柔性线路板的长度。采用上述结构的手机后,一旦将塞子或连接器中安装到手机上,只要将手机放在 无线充电盘上就可以进行无线充电;如果用户想用交流充电器进行充电或者PC充电和数 据传输,就必须先拔掉塞子,这时无法使用无线充电。因此解决了无法同时避免使用无线充 电和有线充电的问题。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 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手机,包括后盖、主板、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塞子;所述后盖中设有无线充电的次级部分,且所述次级部分的输出端与所述塞子相连;所述塞子上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形状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形状相配合,当被置入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时,所述连接体将所述次级部分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传送到所述主板的电压输入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通过导线或者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塞子相连。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部分中包括相连的次级线圈及整流滤波电路;所述次级线圈产生电流后传送 给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在对电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电流相应地输出到塞子中。4.一种手机,包括后盖、主板、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充电接口及连接 器;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与所述主板相连;所述后盖中设有无线充电的次级部分,且所述次级部分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器相连;所述连接器上设有连接体,该连接体的形状与所述无线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包括:后盖、主板、充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塞子;  所述后盖中设有无线充电的次级部分,且所述次级部分的输出端与所述塞子相连;  所述塞子上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形状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形状相配合,当被置入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时,所述连接体将所述次级部分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接口传送到所述主板的电压输入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