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细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61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弯曲性、挠性且能敏锐地反应的前头细竿。这种前头细竿(4),是位于由多个竿体所构成的钓竿的最前侧的前头细竿(4)。而且,其具备有:从竿前端部朝向竿根部所形成的外径没有变化的直杆部分(X)、以及连接于直杆部分(X)的竿根侧的愈向钓竿的竿根侧其直径愈大的锥杆部分(Y)。(*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Head r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front rod with excellent flexibility, flexibility and sensitivity. The front fine rod (4) is the front side of the fishing rod, which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rods, and the front side of the fishing rod (4). Moreover, it is equipped with a straight rod section formed towar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rod root did not change from the front end of the rod (X), and are connected with a straight rod part (X) to the pole rod rod side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rod diameter root side (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前头细竿的制作方法专利技术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来构成由多个竿体连接而成的钓竿的竿体,特别是配置在钓竿的最前侧的前头细竿。
技术介绍
在钓鱼时所使用的钓竿,有的是将多个竿体连结起来作成一支钓竿。构成这种钓竿的竿体,较多是由将合成树脂浸渍在碳纤维等的强化纤维的预浸渍材料所构成的筒状的结构,而有的竿体其位于最前侧的小直径的前头细竿是实心的竿体。在这种钓竿之中,有一种前侧的竿体可依序收容到竿根侧的竿体内部的所谓的「抽出式」的钓竿,可将竿体朝长轴方向滑动,且在任意位置的周面配置了多个可嵌合固定的称作「滑动导座」的钓线导座。而且,在使用时,是先依序将各竿体向前侧拉伸作成一支钓竿,再用滑动导座在竿体上滑动固定在任意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要收容时,先将滑动导座朝前侧滑动收集起来,再将各竿体依序收容到竿根侧的竿体内。对于这种使用滑动导座的钓竿,由于是一面将滑动导座在竿体上朝长轴方向滑动,一面将滑动导座在任意的长轴方向位置固定在竿体周面,而竿体,特别是直径最小的前头细竿,是被施加愈向竿根侧其直径愈大而愈向竿前侧其直径愈小的锥度。利用这种竿体愈向前侧其直径愈小的情形,则全部的滑动导座会移动到前侧的端部。当从钓线对钓竿施加负荷时,则会从前侧依序平稳地弯曲。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这种传统的钓竿,特别是使用了滑动导座的钓竿的前头细竿,通常都是愈向前侧竿子的直径愈小,认为这种设计不会妨碍滑动导座的移动,而且竿体的弯曲性、挠性也很好。前头细竿在钓上鱼时会敏锐地反应,也是一种让钓鱼者知道钓到鱼的天线,要求有更敏锐的反应。可是,在依循这种愈向前侧竿子的直径愈小的通则的情况,对于前头细竿直径的设计要提升前头细竿的敏锐性方面就会有其界限,至今一直没有再加以改进。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要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弯曲性、挠性且能敏锐地反应的前头细竿。用以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针对上述问题点研究的结果,发现了比愈向前侧竿子的直径愈小的前头细竿的设定更好的设计,在从前头细竿的前侧端部开始一定的范围内,藉由设定锥度没有变化的直杆部分及/或愈向竿根侧其直径愈小的逆锥杆部分,则可以更提升前头细竿的弯曲性、挠性可以让其更敏锐地反应。而且这种构造也不会妨碍滑动导座的移动。本专利技术是以这种见解为根据的。也就是说,第1项的专利技术的前头细竿,是位于由多个竿体所构成的钓竿的最前侧的前头细竿,其具有从前侧端部向竿根侧所形成的直杆部分、以及连接于直杆部分的竿根侧的愈向钓竿的竿根侧其直径愈大的锥杆部分。而第2项专利技术的前头细竿,是根据第1项专利技术的前头细竿,其中直杆部分是存在于从前头细竿的前侧端部开始在长轴方向的50~150mm的范围。第3项专利技术的前头细竿,是由多个竿体所构成的钓竿的最前侧的前头细竿,在从前侧端部开始朝向长轴方向的300mm的范围的至少其中一部分是具有直杆部分、或愈朝竿根侧其直径愈小的逆锥杆部分。专利技术效果藉由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优良弯曲性、挠性且能敏锐地反应的前头细竿。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形态的钓竿的全体图。图2是图1的前头细竿的显示图。图3是图2的前头细竿的放大图。图4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形态的前头细竿的显示图。图5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形态的前头细竿的显示图。专利技术实施形态以下参照图面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形态。如图1所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竿体1,是具有筒状的主竿1、以及依序以抽出形式连结在主竿1的前侧的主上竿2、中竿3、前头细竿4。而且,在各竿体的周面,是配置了在长轴方向隔着间隔的多个滑动导座5,在最前侧的前头细竿4的前侧端部上固定着顶导座6。主竿1~中竿3,是分别由以碳纤维强化树脂、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等所构成的预浸渍材料所形成并且施加前端较细的锥度的筒状构件。可以依序将连结于其前侧的竿体的竿根侧端部嵌合固定在前侧端部的内周面(所谓的抽出形式)。而在主竿1的周面是一体地配配置有用来自由装卸地安装的卷线器(没有图示)的卷线器座7。滑动导座5是具有在主竿1~前头细竿4的任意的长轴方向位置嵌合于其外周面的管状部分5a、连结于该管状部分5a的框架部5b、及嵌在框架部5b的导环部5c(参照图3)。这个滑动导座5可以从嵌合于竿体的周面的位置朝向前侧在竿体上滑动,可以在管状部分5a的内径与预定位置的竿体的外径一致处加以固定。而来自卷线器的钓线则穿过导环部5c导引至前侧。而且,在使用时是在预定的竿体的周围位置加以固定,而在要收容各竿体时则使其滑动到前侧。如图2及图3所详细示出的,前头细竿4是由碳纤维强化树脂、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所构成的实心的细杆状的构件。如图2及图3所示,其竿根侧端部是嵌合公部,将其嵌合到中竿2的前侧端部内周面则可以连结到中竿3的前侧。这个前头细竿4,是由从前侧端部朝向竿根侧延伸其外径没有变化的直杆部分X、及连接于直杆部分X的竿根侧且愈朝钓竿的竿根侧其直径愈大的锥杆部分Y所构成。具体来说,例如,在前头细竿4的长轴方向全长为500~600mm左右的时候,直杆部分X,会是从前侧端部开始在长轴方向,全长的10~30%左右,具体来说会形成50~150mm的长度。这个直杆部分X,实际上来看是没有设置外形变化的部分,当然包含有设计上误差的范围。在前头细竿4的前侧端部,顶导座6是被嵌入且藉由接着剂等加以固定。在具有这种前头细竿4的钓竿中,即使在最小直径的前头细竿4,滑动导座5也可以从预定的固定位置朝向前侧滑动到顶导座6,不会妨碍将各竿体以抽出形式收容。而在这种前头细竿4中即使是施加小的负荷其弯曲、挠曲变形的程度会很大,反应会很敏锐。其它实施形态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仅将直杆部分X与锥杆部分Y设置在前头细竿4上,但也可以作成以下的型态。即使采用以下这种型态,前头细竿4的敏锐性也会大幅提升。(a)例如,如图4所示,是设定了从前头细竿4的前侧端部愈朝向竿根侧其直径愈大的锥杆部分A、连接于该部分且愈向竿根侧其直径愈小的逆锥杆部分B、及连接于该部分的锥杆部分C。只要将最初的锥杆部分A的最大直径(也就是与逆锥杆部分B的临界点的直径)设定成小于在最前侧所固定的滑动导座5的内径,就不会妨碍滑动导座5的滑动。而这个逆锥杆部分B最好是设置在从前头细竿4的前侧端部朝向长轴方向300mm以内的范围。(b)而如图5所示,也可以设定从前头细竿4的前侧端部愈朝向竿根侧其直径愈小的逆锥杆部分D、连接于该部分的直杆部分E、及连接于该部分且愈向竿根侧其直径愈大的锥杆部分F。藉由组合上逆锥杆部分或直杆部分,就可以增加前头细竿的设定的自由度,而可以表现出各种挠曲程度,而可提供合乎钓竿的使用型态的任意的前头细竿。实施例以下列举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准备了由弹性率24t/mm2的碳纤维强化树脂所构成,从前侧开始在100mm的范围具有直杆部分,在其竿根侧连接着锥杆部分,如表1所示设定外径且全长为545mm的前头细竿。在配置于水平台上的筒状的保持体保持住这个前头细竿的从竿根侧端部开始120mm的范围,将前侧抬起相对于水平台60度的角度再予以固定。对于这个状态的前头细竿把28g的锤子安装在前侧前端部,藉由让前头细竿弯曲来测量锤子距离水平台有多远。取十次试验的结果的平均值,锤子距离水平台105mm。比较例代替上述实施例的前头细竿,准备了由弹性率24t/mm2的碳纤维强化树脂所构成,没有直杆部分,如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头细竿,是位于由多个竿体所构成的钓竿的最前侧的前头细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决细竽具有: 从前侧端部向竿根侧所形成的直杆部分;及 连接于所述直杆部的竿根侧的愈向钓竿的竿根侧其直径愈大的锥杆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1-4-20 122230/011.一种前头细竿,是位于由多个竿体所构成的钓竿的最前侧的前头细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决细竽具有从前侧端部向竿根侧所形成的直杆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直杆部的竿根侧的愈向钓竿的竿根侧其直径愈大的锥杆部分。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圣比古盐谷幸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