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6136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4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在轨组装天线数学模型分析模块位置以及模块之间主动作动器数量和分布;S2、获取实物天线的模块坐标,以中心模块为基准,按顺序选择内层任意模块开始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位置确定准则,并给出了作动器存在长度及角度变化时模块位置的计算公式,通过矩阵分析能确定实施长度调整和角度调整所需的最少作动器数量,减少了主动作动器在作动器中的占比,不但减少了的硬件投入,还使得调整时间大幅缩短,制造成本和能源消耗也随之降低,从而在多方面的实现了优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在轨组装天线具有口径大、灵活度高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空间航天器技术研究领域的焦点。

2、在轨组装天线由多个相同的模块及连接模块间的作动器构成,作动器包括主动作动器与被动作动器。在制造与装配阶段,由于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的影响,各模块相对于理想位置发生了偏移,天线的型面精度下降。为了提高型面精度,需要通过调整主动作动器的长度、角度使模块尽可能逼近理想位置。各模块通过作动器连接,相互耦合,当调整某一模块所连主动作动器时,会影响作动器另一侧模块的位置。模块的相互影响给天线型面精度调整效果带来了困难。

3、相较于被动作动器,主动作动器的结构更为复杂,并且在进行作动时,主动作动器需要消耗电能。若均采用主动作动器,则一方面造成重量及结构冗余,另一方面天线对电能的需求提高。主动作动器的布局对天线型面精度调整效果带来了影响。

4、为实现在轨组装天线模块调整并实现良好的调整效果,同时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过程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模块的位移矩阵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小化主动动作器的数量的过程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过程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模块的位移矩阵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小化主动动作器的数量的过程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过程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基于主动作动器布局确定准则的在轨组装天线模块型面精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2中计算主动作动器的调整量具体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祥张逸群全奕多张家铖池琛李洋鱼则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