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工程与智能计算的前沿交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卫星组网星座的天地协同遥感智能体系统。
技术介绍
1、单颗遥感卫星通常难以满足强时效性、高覆盖率的需求,这就需要将多颗遥感卫星组成一个星座来共同完成监测任务为了减少遥感数据中有效信息的浪费,因此,依托星载算力和星间联网的在轨数据分析日益成为卫星遥感领域的热门发展趋势。
2、当前,很多卫星组网星座的资源配置都足以支撑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遥感影像模型的常态化在轨推理和结果下传。然而,这种模式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发掘卫星组网星座的功能潜力。一方面,传统ai模型通常只面向预设任务进行推理,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处理复杂遥感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缺乏卫星遥感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普通用户而言,通过传统卫星测运控平台提交需求的门槛仍然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卫星组网星座平台用户使用门槛高、在轨计算灵活性不足、应对复杂遥感任务能力不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卫星组网星座的天地协同遥感智能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站和卫星组网星座,所述卫星组网星座包括若干卫星,并根据与所述地面站的建链情况分为建链卫星和非建链卫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地面站与卫星组网星座之间通过太空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通信,卫星组网星座中的各卫星之间通过星间握手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用户输入的指令为无效指令,则所述地面站利用地面大模型将所述无效指令编码为向量,将该向量与地面站的星载遥感图像库中的向量进行匹配,基于相似度最高的若干向量对应的星载遥感图像信息生成若干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卫星组网星座的天地协同遥感智能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站和卫星组网星座,所述卫星组网星座包括若干卫星,并根据与所述地面站的建链情况分为建链卫星和非建链卫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地面站与卫星组网星座之间通过太空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通信,卫星组网星座中的各卫星之间通过星间握手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用户输入的指令为无效指令,则所述地面站利用地面大模型将所述无效指令编码为向量,将该向量与地面站的星载遥感图像库中的向量进行匹配,基于相似度最高的若干向量对应的星载遥感图像信息生成若干推荐指令,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有效指令或用户选取的推荐指令,所述地面站利用地面大模型对该指令进行解析、提取关键信息并预处理,从而生成指令文件,并上传至建链卫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响应于突发灾害事件,所述地面站利用地面大模型对该突发灾害事件进行解析、提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宁,叶敏翔,王海涛,叶牡丹,陈烨恒,雪费德,姚柯璐,李超,陈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