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减速器和新能源车。
技术介绍
1、新能源电驱动总成主要由驱动电机、减速器、控制器、高压线束、悬置等零件组成。减速器中的壳体连接整车悬置及电机、电控,同时吸收工作时的作用力和力矩,要求要有良好的刚性、强度特性和重量轻的特点。减速器壳体上的悬置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性能,如悬置螺栓安装凸台强度不够往往会导致凸台断裂,悬置点刚度不好往往会给减速器带来nvh上的问题,目前的减速器悬置结构方案是将悬置独立设计并用多条加强筋进行加固,例如在公开号为cn203395144u的技术专利中,就采用了悬置凸台独立设计并通过加强筋进行加固的方式,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减速器壳体结构过于复杂,重量增加且刚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减速器和新能源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悬减速器的悬置凸台设置方式造成减速器壳体结构过于复杂,重量增加且刚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包括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置有差速器轴承座,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围绕差速器轴承座布置的若干个悬置凸台,所述悬置凸台上的一端设置有开孔,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弧面包络,所述第一弧面包络由差速器轴承座向外延伸至与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相连的位置,所述悬置凸台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弧面包络中。
4、优选
5、优选地,在减速器箱体的外部,相邻所述悬置凸台之间通过环形的第一加强筋相连。
6、优选地,在减速器箱体的外部,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通过一条环形的第一加强筋串联在一起。
7、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一弧面包络和/或第二弧面包络相融合。
8、优选地,所述第一弧面包络处于相邻两个悬置凸台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朝减速器壳体内部凹陷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与对应的相邻两个悬置凸台之间的第一加强筋围成一个朝减速器壳体内部凹陷的腔体。
9、优选地,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至少包括依次绕差速器轴承座布置的第一悬置凸台、第二悬置凸台、第三悬置凸台、第四悬置凸台和第五悬置凸台。
10、优选地,所述第三悬置凸台、第四悬置凸台和第五悬置凸台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悬置凸台和第二悬置凸台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部分通过环形的第二加强筋相连,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整车线束支架凸台,所述整线束支架凸台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连,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内凹的圆弧形缺口。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
1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所述新能源车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或者第二技术所述的减速器。
13、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减速器和新能源车,在减速器壳体上设置若干个悬置凸台围绕在差速器轴承座周围,使差速器轴承座各个方向都能受到稳定的支撑。本技术通过使第一弧面包络从差速器轴承座处开始向外延伸,一直延伸到与各个悬置凸台均相连的位置,从而使悬置凸台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弧面包络中。采用前述结构后,减速器壳体上的第一弧面外包络与各个悬置凸台融合在了一起,使差速器轴承座、第一弧面外包络和各个悬置凸台形成了一体化的结构,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将差速器轴承座和各个悬置凸台连接的加强筋,因此不仅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具有高强度、高刚度、低重量的特点,减速器的nvh特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置有差速器轴承座,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围绕差速器轴承座布置的若干个悬置凸台,所述悬置凸台上的一端设置有开孔,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弧面包络,所述第一弧面包络由差速器轴承座向外延伸至与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相连的位置,所述悬置凸台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弧面包络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弧面包络,所述第二弧面包络由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的外侧朝内延伸至与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相连的位置,所述悬置凸台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二弧面包络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减速器箱体的外部,相邻所述悬置凸台之间通过环形的第一加强筋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减速器箱体的外部,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通过一条环形的第一加强筋串联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包络处于相邻两个悬置凸台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朝减速器壳体内部凹陷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与对应的相邻两个悬置凸台之间的第一加强筋围成一个朝减速器壳体内部凹陷的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至少包括依次绕差速器轴承座布置的第一悬置凸台、第二悬置凸台、第三悬置凸台、第四悬置凸台和第五悬置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悬置凸台、第四悬置凸台和第五悬置凸台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端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悬置凸台和第二悬置凸台位于减速器壳体内部的部分通过环形的第二加强筋相连,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整车线束支架凸台,所述整车线束支架凸台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连,所述第一加强筋上设置有内凹的圆弧形缺口。
9.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
10.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或者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减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置有差速器轴承座,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围绕差速器轴承座布置的若干个悬置凸台,所述悬置凸台上的一端设置有开孔,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弧面包络,所述第一弧面包络由差速器轴承座向外延伸至与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相连的位置,所述悬置凸台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弧面包络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弧面包络,所述第二弧面包络由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的外侧朝内延伸至与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相连的位置,所述悬置凸台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二弧面包络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减速器箱体的外部,相邻所述悬置凸台之间通过环形的第一加强筋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减速器箱体的外部,所述若干个悬置凸台通过一条环形的第一加强筋串联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嵌入式一体化减速器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一弧面包络和/或第二弧面包络相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唐亚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御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