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1、随着智能手机发展,大多数手机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作为适配手机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其方便、安全的特点使之发展迅速。而无线充电过程中发热会导致充电效率降低、设备稳定性变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降低充电过程中的发热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通在无线磁吸充电模块下增加散热模块进行散热,但是无法良好解决手机充电发热问题。还有现有技术中,在充电面板正面开设风口,通过散热模块给手机通风散热,但是手机放在面板上进行充电时,会将风口遮盖,导致空气流通降低,手机散热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解决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充电过程中手机和无线磁吸充电模块发热问题,保证充电效率的稳定性。
2、本申请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面板、位于面板下方的上盖、与所述上盖连接形成容腔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安装散热风扇模块;所述容腔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底座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上盖侧壁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散热风扇模块上方;所述面板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4、在充电器内部容腔内设计两路风道,第一风道与电路板以及其所在的容腔相连通,第二风道与
5、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容腔内的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方,所述散热支架底部设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电路板设有鳍片孔,所述散热鳍片穿过所述鳍片孔伸入所述第一风道。
6、散热支架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而且用于热量的传导,散热鳍片则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散热鳍片在第一风道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布于空气中,通过流动的空气将热量带走,从而降低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器内部的温度,提高充电的效率与稳定性。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散热支架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二风道与所述散热支架、电路板间隔开。
8、利用隔板将第二风道与散热支架和电路板间隔开,面板的第二进风口与容腔内部电路板之间不连通,若第二风道内掉落水、碎屑等杂物,其不会落在电路板上,从而避免了电路板短路。
9、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散热支架上的无线磁吸充电模块,所述无线磁吸充电模块包括线圈、磁片和磁环,所述磁片上设有线圈槽,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线圈槽内,所述散热支架上表面设有凸起的磁槽,所述磁片安装于所述磁槽内,所述磁槽边缘部与所述磁片边缘部之间形成磁环槽,所述磁环安装于所述磁环槽内。
10、线圈通过电路板控制,进行磁电转换,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磁片屏蔽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减少线圈产生的磁场损耗,将磁场尽量朝充电设备发射。磁环提供磁吸功能,将充电设备磁吸固定在面板上,避免出现移动影响充电效率。将无线磁吸充电模块安装固定在散热支架的磁槽内,无线磁吸充电模块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支架传导出去,进而降低充电温度,保证充电效率的稳定性。
11、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设有凸台,所述磁槽位于所述凸台内。
12、散热支架的磁槽内安装无线磁吸充电模块,置于上盖的凸台内部,与凸台形成密闭结构,保护内部无线磁吸充电模块不受破坏。
13、进一步地,所述凸台顶部设有导热片,所述磁槽抵接于所述导热片。
14、在凸台顶部设有导热片,正面与充电设备相接触,背面与散热支架相接触,充电设备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片传导至散热支架,进而将一部分热量传导散开,降低充电设备的温度,保证充电效率的稳定性。
15、进一步地,所述面板设有镂空,所述凸台穿过所述镂空,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凸台相对。
16、上盖的凸台穿过面板镂空,面板下表面与上盖紧密贴合,支撑台侧面的第二进风口与凸台相对,在充电设备放置在凸台上后,第二进风口位于充电设备的下方,流动风源将充电设备产生的热量从第二进风口抽走。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设于所述镂空相邻位置,所述支撑台上表面与所述凸台顶部齐平。
18、面板上支撑台与上盖的凸台的上表面齐平,辅助支撑充电设备,保证充电设备的稳定性。
1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模块底部设有出风口。
20、在散热模块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散热风扇将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抽进来的进行热交换后的热风从出风口排除,加强空气的流动,提高散热效率。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22、在充电器内部容腔内设计两路风道,第一风道与电路板以及其所在的容腔相连通,第二风道与置于面板上的充电设备相连通,在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散热风扇模块启动,提供风源,流动的空气通过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将无线充电器内部以及充电设备产生热量带走。在面板上设有支撑台,用于辅助支撑充电设备。同时在支撑台侧面开设第二进风口,在充电设备放到面板上进行充电时,第二进风口位于充电设备的下方,流动风源将充电设备产生的热量从第二进风口抽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支撑台侧面,替代了直接设置在面板的正面,避免了充电设备放置在面板上将风口遮盖的现象,从而增加空气流通,提高了充电设备散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面板(1)、位于面板(1)下方的上盖(2)、与所述上盖(2)连接形成容腔的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设有通风孔(51),所述通风孔(51)安装散热风扇模块(6);所述容腔内设有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底座(5)之间形成第一风道(8);所述底座(5)设有第一进风口(52),所述第一进风口(52)与所述第一风道(8)连通;所述上盖(2)侧壁设有第二风道(21),所述第二风道(21)位于所述散热风扇模块(6)上方;所述面板(1)设有支撑台(11),所述支撑台(11)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111),所述第二进风口(111)与所述第二风道(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容腔内的散热支架(3),所述散热支架(3)位于所述电路板(4)上方,所述散热支架(3)底部设有多个散热鳍片(31),所述电路板设有鳍片孔(41),所述散热鳍片(31)穿过所述鳍片孔(41)伸入所述第一风道(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21)与所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散热支架(3)上的无线磁吸充电模块(7),所述无线磁吸充电模块(7)包括线圈(71)、磁片(72)和磁环(73),所述磁片(72)上设有线圈槽(721),所述线圈(71)安装于所述线圈槽(721)内,所述散热支架(3)上表面设有凸起的磁槽(32),所述磁片(72)安装于所述磁槽(32)内,所述磁槽(32)边缘部与所述磁片(72)边缘部之间形成磁环槽,所述磁环(73)安装于所述磁环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设有凸台(23),所述磁槽(32)位于所述凸台(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3)顶部设有导热片(231),所述磁槽(32)抵接于所述导热片(2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设有镂空(12),所述凸台(23)穿过所述镂空(12),所述第二进风口(111)与所述凸台(23)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设于所述镂空(12)相邻位置,所述支撑台(11)上表面与所述凸台(23)顶部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模块(6)底部设有出风口(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面板(1)、位于面板(1)下方的上盖(2)、与所述上盖(2)连接形成容腔的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设有通风孔(51),所述通风孔(51)安装散热风扇模块(6);所述容腔内设有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底座(5)之间形成第一风道(8);所述底座(5)设有第一进风口(52),所述第一进风口(52)与所述第一风道(8)连通;所述上盖(2)侧壁设有第二风道(21),所述第二风道(21)位于所述散热风扇模块(6)上方;所述面板(1)设有支撑台(11),所述支撑台(11)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111),所述第二进风口(111)与所述第二风道(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容腔内的散热支架(3),所述散热支架(3)位于所述电路板(4)上方,所述散热支架(3)底部设有多个散热鳍片(31),所述电路板设有鳍片孔(41),所述散热鳍片(31)穿过所述鳍片孔(41)伸入所述第一风道(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21)与所述散热支架(3)之间设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将第二风道(21)与所述散热支架(3)和电路板(4)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太志,戴通,陈晓伟,王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