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截面车端跨接用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7325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11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缆制造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截面车端跨接用电缆,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层、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层,所述屏蔽层包括正向缠绕式的编织屏蔽丝和逆向缠绕式的间位芳纶,所述编织屏蔽丝采用金属合金多股绞合而成,所述的间位芳纶采用成股间位芳纶纤维长丝作为逆向缠绕编织丝,所述护套层采用高温热烘道硫化挤出型硅橡胶,烘道高温段温度不低于400℃,硫化时间不少于1分钟,烘道高温段的高温使得间位芳纶脆化、裂解直至碳化失效。该电缆适用于以硅橡胶为绝缘层、护套层的车端跨接用大截面电缆的缠绕屏蔽层生产,通过引入逆向缠绕间位芳纶纤维,在不影响整体产品的使用基础上,进一步稳定了产品结构,保证了产品使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电缆制造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截面车端跨接用电缆,适用于以硅橡胶为绝缘层、护套层的车端跨接用大截面电缆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车端跨接用电缆频繁移动的特殊使用工况决定其本身的柔韧性是关键指标,同时基于车端跨接电力、控制及通信电缆安装使用时是整体捆扎在一起,所以大截面的电力电缆在设计开发时需要同时考虑柔韧性及电磁屏蔽两方面,目前行业内大截面带屏蔽的电力电缆在屏蔽层设计时会选用缠绕屏蔽的方式,该设计相较编织屏蔽的方式具有更柔软的特性,虽然屏蔽效果较差但是可以满足电磁屏蔽的需求不对外界产生过多的电磁干扰。

2、目前国内的大截面电力电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断芯现象,且绝缘护套因为截面较大、应用场合的系统电压较高导致厚度偏厚,对结构稳定性的高要求提高了加工难度,进而一次成品率较低,同时缠绕生产设备由于生产成本及市场需求等原因多数设备无法满足大截面大外径电缆的生产需求,所以车端跨接大截面带缠绕屏蔽电缆多选用重型编织机进行缠绕生产,同时受限于编织机锭子数量及屏蔽效能的需求,编织机锭子需要并股数根屏蔽单丝方能满足设计需求,故在生产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截面车端跨接用电缆,其特征在于,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层(1)、绝缘层(2)、屏蔽层(3)和护套层(4),所述屏蔽层(3)包括正向缠绕式的编织屏蔽丝(3-1)和逆向缠绕式的间位芳纶(3-2),所述编织屏蔽丝(3-1)采用金属合金多股绞合而成,所述的间位芳纶(3-2)采用成股间位芳纶纤维长丝作为逆向缠绕编织丝,所述护套层(4)采用高温热烘道硫化挤出型硅橡胶,烘道高温段温度不低于400℃,硫化时间不少于1分钟,烘道高温段的高温使得间位芳纶(3-2)脆化、裂解直至碳化失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截面车端跨接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层(1)采用若干根镀锡铜单丝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截面车端跨接用电缆,其特征在于,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层(1)、绝缘层(2)、屏蔽层(3)和护套层(4),所述屏蔽层(3)包括正向缠绕式的编织屏蔽丝(3-1)和逆向缠绕式的间位芳纶(3-2),所述编织屏蔽丝(3-1)采用金属合金多股绞合而成,所述的间位芳纶(3-2)采用成股间位芳纶纤维长丝作为逆向缠绕编织丝,所述护套层(4)采用高温热烘道硫化挤出型硅橡胶,烘道高温段温度不低于400℃,硫化时间不少于1分钟,烘道高温段的高温使得间位芳纶(3-2)脆化、裂解直至碳化失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截面车端跨接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层(1)采用若干根镀锡铜单丝制成,所述镀锡铜单丝先束合成多股股线,再将股线绞合而成导体层(1),绞合股数采用19、37或61股,且采用同方向绞合方式绞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涛郭玉林刘永青袁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全信传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