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弹药,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
技术介绍
1、从近年来发生的现代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可见,作战任务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目标大范围摧毁式的毁伤,小规模和城市化作战成为现代战争鲜明的特点,城市是21世纪最有可能的战场。
2、城市作战面临人口密集、建筑物和群众多的特殊环境,在精确打击战术目标要求下,弹药需要能够在准确命中目标的同时有效控制毁伤范围和程度,防止杀伤非打击目标。
3、现有的毁伤弹药依靠预制破片,利用动能打击目标,破片长度在2mm以上,重量在1g以上,弹片飞行距离内均为弹药的毁伤范围,毁伤范围不可控,不利于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容易伤及无辜,对目标的附带毁伤高。
4、因此急需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速硬质弹片毁伤范围不可控,对目标的附带毁伤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速硬质弹片毁伤范围大,对目标的附带毁伤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包括外壳、主引信、起爆药柱、动能粉末、传火管和分装单元,所述起爆药柱设置在所述传火管上,所述传火管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主引信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主引信的另一端与所述传火管连接,所述起爆药柱套设在所述传火管上,多个所述分装单
4、所述分装单元包括罩壳、分解引信和牵拉绳,所述动能粉末设置在所述罩壳内,所述动能粉末和所述罩壳共同构成预制打击块,所述预制打击块利用动能打击目标;
5、所述分解引信设置在所述罩壳上,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分解引信连接,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传火管连接;所述起爆药柱爆炸后,所述预制打击块向远离所述传火管的方向快速运动,所述牵拉绳用于牵拉所述分解引信,使所述分解引信发火,并使所述罩壳分解;
6、所述分解引信为延时引信,所述分解引信的发火时间决定预制打击块的飞行时间,能够控制预制打击块的打击距离;
7、所述罩壳分解后,所述动能粉末迎风面积扩大,动能粉末的速度迅速下降,动能迅速衰减,所述预制打击块的打击距离外动能粉末不具有杀伤力。
8、进一步地,还包括分解装药,所述分解装药设置在所述罩壳上,所述分解引信和所述分解装药连接,所述分解引信能够引燃所述分解装药。
9、进一步地,所述分解装药为单个的药块,所述分解装药能够爆炸,并炸开所述罩壳,将所述罩壳内的所述动能粉末炸散开,从而将所述预制打击块解体。
10、进一步地,所述分解装药为网状装药,所述分解装药套设在所述罩壳的表面,所述分解装药爆炸后,所述罩壳能够同时被按照网眼的形状分割成为多块,多个所述动能粉末能够散开,从而将所述预制打击块解体。
11、进一步地,所述起爆药柱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传火管上,两个相邻的所述起爆药柱之间为所述传火管的暴露段,所述牵拉绳能够与所述暴露段的外壁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罩壳为可燃的罩壳。
13、进一步地,所述罩壳为预成型火工品罩壳。
14、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将所述起爆药柱完全包裹,所述牵拉绳与所述隔离层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为非金属壳体,所述起爆药柱爆炸后,所述外壳能够破裂,但不生成杀伤破片。
16、一种燃烧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引信、起爆药柱、燃烧剂、传火管和分装单元,所述起爆药柱设置在所述传火管上,所述传火管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主引信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主引信的另一端与所述传火管连接,所述起爆药柱套设在所述传火管上,多个所述分装单元套设在所述起爆药柱上;
17、所述分装单元包括所述罩壳和分解机构,所述燃烧剂设置在所述罩壳内,分解机构设置在所述罩壳上;所述分解引信能够引燃所述罩壳和燃烧剂,除了对目标进行动能打击外,还能够引燃目标。
18、进一步地,所述分解机构包括分解引信和牵拉绳,所述分解引信设置在所述罩壳上,所述牵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分解引信连接,所述牵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传火管连接;所述起爆药柱爆炸后,所述罩壳和所述动能粉末向远离所述传火管的方向快速运动,所述牵拉绳用于牵拉所述分解引信,使所述分解引信发火,并使所述罩壳分解。
19、进一步地,所述分解引信为延时引信,所述分解引信的发火时间决定预制打击块的飞行时间,从而决定了预制打击块的打击距离。
20、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将所述起爆药柱完全包裹,所述牵拉绳与所述隔离层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2、(1)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预制破片利用动能打击目标,弹片飞行距离内均为弹药的毁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打击装置的动能粉末和分装单元共同构成预制打击块,动能粉末为分装单元蓄能,使分装单元保持飞行速度和动能,打击半径内预制打击块能够对目标进行毁伤;打击半径外分装单元解体,动能粉末分离,动能粉末迎风面积扩大,动能粉末的速度迅速下降,动能迅速衰减,动能粉末不具有杀伤力,杀伤半径外没有毁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打击装置的打击范围可控,对目标的附带毁伤低;
23、(2)本专利技术的打击装置的动能粉末能够吸收爆炸能量,同等装药条件下,动能粉末飞行的距离小于同等质量的预制破片,动能粉末的打击半径小于预制破片,本专利技术的打击装置的毁伤范围小,对目标的附带毁伤低;
24、(3)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引信能够引燃罩壳,罩壳能够完全烧毁,形成烟雾或灰尘,罩壳分解后不产生大块的碎片,从而对目标的附带毁伤彻底消除;
25、(4)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引信能够引燃罩壳和燃烧剂,除了对目标进行动能打击外,还能够引燃目标,对目标进行燃烧打击。
26、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主引信(2)、起爆药柱(3)、动能粉末(4)和传火管(5),所述起爆药柱(3)设置在所述传火管(5)上,所述传火管(5)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主引信(2)的一端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主引信(2)的另一端与所述传火管(5)连接,所述起爆药柱(3)套设在所述传火管(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装单元(6),多个所述分装单元(6)套设在所述起爆药柱(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单元(6)包括罩壳(61),所述动能粉末(4)设置在所述罩壳(61)内,所述动能粉末(4)和所述罩壳(61)共同构成预制打击块,所述预制打击块利用动能打击目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解装药(64),所述分解装药(64)设置在所述罩壳(6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装药(64)为网状装药,所述分解装药(64)套设在所述罩壳(61)的表面,所述分解装药(64)爆炸后,所述罩壳(61)能够同时被按照网眼的形状分割成为多块,多个所述动能粉末(4)能够散开,从而将所述预制打击块解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药柱(3)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所述传火管(5)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61)为可燃的罩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61)为预成型火工品罩壳。
10.一种燃烧弹,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中的动能粉末(4)替换为燃烧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主引信(2)、起爆药柱(3)、动能粉末(4)和传火管(5),所述起爆药柱(3)设置在所述传火管(5)上,所述传火管(5)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主引信(2)的一端与所述外壳(1)连接,所述主引信(2)的另一端与所述传火管(5)连接,所述起爆药柱(3)套设在所述传火管(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装单元(6),多个所述分装单元(6)套设在所述起爆药柱(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单元(6)包括罩壳(61),所述动能粉末(4)设置在所述罩壳(61)内,所述动能粉末(4)和所述罩壳(61)共同构成预制打击块,所述预制打击块利用动能打击目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解装药(64),所述分解装药(64)设置在所述罩壳(6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爆轰驱动重金属颗粒的近场高效打击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川,王虹富,周强,任杰,张腾月,周宜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