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
技术介绍
1、最大负荷倍数指最大可供电负荷与实际供电负荷之比,它描述了电力系统适应负荷增长的能力。其计及的约束条件包括潮流平衡、发电机组出力不越限和线路不过载。采用该方法求取供电能力易受现有负荷水平及其分布的影响;如果负荷分布不均匀,所求得的网络供电能力一般偏低。此外,由于这种方法未考虑节点电压约束,因此无法发现节点电压越限情况。
2、容载比是在满足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变电容量与相应的最高负荷之比。它表明某地区、某站或某变压器的安装容量与最高实际运行容量的关系,反映容量备用情况。容载比是反映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也是宏观控制变电总容量和规划安排变电容量的依据。然而,容载比法将理想的变电能力作为电力系统供电能力,没有考虑电力网络和负荷对供电能力的影响,因此计算结果可能偏于乐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了解电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确定变电站站内供电能力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确定网络供电转移能力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确定配电系统最大供电能力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进行变电站互联规模分析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确定变电站站内供电能力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模块化供电能力分析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确定网络供电转移能力包括:
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元钊,李慧璇,田春筝,杨钦臣,李鹏,岳显雨,王世谦,蒋小亮,张艺涵,祖文静,张泓楷,郑永乐,李乃洵,罗凤章,穆冉峰,王圣元,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