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5332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该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中极片包括依次层叠的集流体、活性物质层、连接层和固态电解质层,连接层背离活性物质层的表面设有凹槽区,凹槽区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固态电解质层设置于连接层背离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并覆盖凹槽区,固态电解质层的部分进入凹槽并连接于凹槽的内壁。由于固态电解质层的部分进入凹槽并连接于凹槽的内壁,不仅使得凹槽区的固态电解质层具有较大的厚度,还使得凹槽区的固态电解质层与连接层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固态电解质层不易脱落,减小了在固态电解质层因厚度较小或者脱落而失效的可能,使得相邻两极片不易搭接而短路,有利于提高该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池装置具有比能量高、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其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以及交通工具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和电动工具等等。

2、随着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电池装置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该电池单体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电极组件,外壳形成容腔,电极组件设置于容腔中,电极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连接层和固态电解质层,活性物质层设置于集流体的表面,连接层设置于活性物质层背离集流体的表面,连接层背离活性物质层的表面设有凹槽区,凹槽区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固态电解质层设置于连接层背离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并覆盖凹槽区,固态电解质层的部分进入凹槽并连接于凹槽的内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子区贯通所述连接层,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区的面积设置为A,所述连接层背离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的面积设置为B,A/B≥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多个凹槽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形成槽组,所述槽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槽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子区贯通所述连接层,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区的面积设置为a,所述连接层背离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的面积设置为b,a/b≥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多个凹槽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形成槽组,所述槽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槽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设置为e,1μm≤e≤10000μm,相邻两个所述槽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间隔设置为f,1μm≤f≤100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配置为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多边形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截面与所述连接层背离所述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配置为圆形,所述凹槽的直径设置为g,1μm≤g≤100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层,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赵洪海孙晓宇程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