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显春专利>正文

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218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包括机身,机身侧面流线为梭形,所述机身包括外盖、旋转头、方向舵、机翼、第一电机、第一升降臂、第二升降臂、起落架、外壳。本发明专利技术正面和侧面均投影均为流线,整体外形流线满足高速飞行时低阻力的需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倾转旋翼,这样的设计没有在增加旋翼的同时增加机身的正面投影面积,降低正面投影面积确保了延长续航和降低能耗,更加的符合使用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方向舵设计成了多个小舵面,但是驱动点还是保证了由一台电机驱动,多舵面协同工作可以保证它的机动性不会降低,多舵面设计可以让飞行器的体积变得更小占地更少,有利于飞行器日后在实用中存放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航空运输与作业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趋势。传统固定翼飞行器凭借其成熟的机翼设计和动力布局,在高空高速巡航时展现出优异的燃油经济性和速度优势,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远距离飞行任务。然而,其对跑道的依赖极大地限制了使用场景,在缺乏合适跑道设施的区域无法实现起降,且在低空低速飞行时,操控灵活性欠佳,难以适应复杂的低空环境和精准作业要求。

2、直升机则以其能够垂直起降和在空中悬停的特性,在救援、吊运、近地侦察等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直升机的旋翼在高速前飞时,前行桨叶和后行桨叶的气流速度差异巨大,导致气动效率低下,能量损耗严重,从而限制了其飞行速度和续航里程,并且其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较高的维护成本也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倾转复合翼飞行器作为一种新兴概念,试图整合固定翼与旋翼飞行器的长处,在过去几十年间得到了广泛研究与探索。但目前已有的设计方案仍面临诸多尚未攻克的难题。例如,倾转结构在转换过程中承受着复杂的力学载荷,如何确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侧面流线为梭形,所述机身包括外盖(1)、旋转头(8)、方向舵(53)、机翼(52)、第一电机(16)、第一升降臂(9)、第二升降臂(6)、起落架(10)、外壳(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设有四个,所述外盖(1)与第一升降臂(9)通过螺杆套接,所述外盖(1)设置在第一升降臂(9)的中间外边缘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旋转头(8)均上设有第二电机(50),所述动力第二电机(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侧面流线为梭形,所述机身包括外盖(1)、旋转头(8)、方向舵(53)、机翼(52)、第一电机(16)、第一升降臂(9)、第二升降臂(6)、起落架(10)、外壳(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设有四个,所述外盖(1)与第一升降臂(9)通过螺杆套接,所述外盖(1)设置在第一升降臂(9)的中间外边缘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旋转头(8)均上设有第二电机(50),所述动力第二电机(50)用于驱动旋转头(8)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臂(6)是前边缘向里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升降臂(6)与外壳(11)套接,所述机翼(52)和外壳(11)固接,所述机翼(52)内部设有第一传动轴(28),所述第一传动轴(28)一端联动升降臂内的第二传动轴(24),所述第一传动轴(28)的外端与两个第二啮轮(30)啮合,两个所述第二啮轮(30)分别驱动第一升降臂(9)上的两螺旋桨,所述第一传动轴(28)靠近两端位置分别设有第五轴承(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倾转复合翼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头(8)8上中间的位置设有豁口(13),所述豁口(13)用于桨轴(39)运行,所述第一电机(16)上设有转换箱(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显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显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