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膜的可移动密封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5017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7 13:01
本技术属于气膜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膜的可移动密封基础,包括第一锚栓和第二锚栓,第一锚栓、第二锚栓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锚栓之间等距间隔埋设在地基上,多个第二锚栓之间等距间隔埋设在移动基础上,第一锚栓、第二锚栓贯通穿过下密封垫和钢板,下密封垫设置在钢板与地基之间,第一锚栓贯通穿过上密封垫、角钢和气膜绳边,角钢、上密封垫、气膜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锚栓的螺母与钢板之间,下密封垫、钢板、上密封垫、角钢均为由多个板体组成的框式结构。在角钢的紧压下,气膜与地基之间保持有效的密封,且下密封垫、钢板、上密封垫、角钢组成的密封机构可组合拼装,方便气膜建筑的装卸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膜建筑,具体涉及一种气膜的可移动密封基础


技术介绍

1、膜建筑指的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膜建筑具有以下特性:1、气膜建筑的安全性;2、气膜建筑经济性;3、气膜建筑舒适性;4.气膜建筑便捷性。气膜建筑的应用:1、文化旅游产业;2、体育产业;3、环保产业;4、军事应用行业;5、其他行业。气膜建筑的底座和门结构是气膜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由于气膜建筑具备低成本、快速、便于拆装、轻便等特点,因而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各行各业。很多情况下气膜建筑均置身于室外,气膜建筑底部是膜材与基础的连接部位,目前基础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基,施工周期长、造价高、无法重复利用,对原场地破坏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膜的可移动密封基础,解决现有的气膜建筑的基础无法重复利用、无法快速组装、无法标准化、无法移动使用、大面积破坏原有场地等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膜的可移动密封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锚栓(4)和第二锚栓(9),所述第一锚栓(4)、第二锚栓(9)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锚栓(4)之间等距间隔埋设在地基上,多个所述第二锚栓(9)之间等距间隔埋设在移动基础上,所述第一锚栓(4)、第二锚栓(9)的螺栓部分贯通穿过下密封垫(1)和钢板(2),所述下密封垫(1)设置在钢板(2)与地基之间,所述第一锚栓(4)的螺栓部分贯通穿过上密封垫(3)、角钢(5)和气膜(6)绳边,所述角钢(5)、上密封垫(3)、气膜(6)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锚栓(4)的螺母与钢板(2)之间,所述下密封垫(1)、钢板(2)、上密封垫(3)、角钢(5)均为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的可移动密封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锚栓(4)和第二锚栓(9),所述第一锚栓(4)、第二锚栓(9)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锚栓(4)之间等距间隔埋设在地基上,多个所述第二锚栓(9)之间等距间隔埋设在移动基础上,所述第一锚栓(4)、第二锚栓(9)的螺栓部分贯通穿过下密封垫(1)和钢板(2),所述下密封垫(1)设置在钢板(2)与地基之间,所述第一锚栓(4)的螺栓部分贯通穿过上密封垫(3)、角钢(5)和气膜(6)绳边,所述角钢(5)、上密封垫(3)、气膜(6)由上至下设置在第一锚栓(4)的螺母与钢板(2)之间,所述下密封垫(1)、钢板(2)、上密封垫(3)、角钢(5)均为由多个板体组成的框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膜的可移动密封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垫(1)的边部与钢板(2)的边部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膜的可移动密封基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乾龙王成骏
申请(专利权)人:轻空间江苏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