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用碳纤维丝型像质计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5005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4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用碳纤维丝型像质计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标识区,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塑料薄膜,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碳纤维细丝,所述标识区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碳纤维细丝。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直接选用铝制像质计对石墨换热管检测工艺灵敏度判定偏松,可能造成大量内部缺陷漏检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用于石墨管材射线检测设备和工艺的灵敏度验证,帮助石墨管生产企业掌握可靠的石墨换热管内部检测方式,推动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具体为一种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用碳纤维丝型像质计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石墨管作为列管式石墨换热器的核心传热组件,其生产质量从源头直接关系换热器性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目前生产厂家对石墨管性能的主要测试方法主要为验证性试验,包括抽样力学性能测试和逐根水压试验,前者在批量产品质量保证上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后者以人工目视观察为准,不仅造成大量资源和时间浪费,同时还存在一定漏检风险,如果在石墨管生产检验过程中,引入高效的无损检测项目,实现对石墨管内部缺陷检测全覆盖,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后续无谓检验的资源浪费;

2、对此,中国申请公告号:cn108731992a,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束丝测试用样条的制备方法,采用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水溶液作为浸渍液,在浸渍前将碳纤维丝束用磷酸酯类附着力促进剂进行预浸泡处理,并在浸渍过程对碳纤维丝束施加一定张力,烘干固化后得到碳纤维力学性能测试用样条。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碳纤维束丝测试用样条制备过程大量使用丙酮为溶剂的缺点,同时解决了水性环氧树脂水溶液作为浸渍液附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用碳纤维丝型像质计,包括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标识区(2),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塑料薄膜(3),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碳纤维细丝(4),所述标识区(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碳纤维细丝(5),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的两端与塑料薄膜(3)之间采用热封方式固定,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和第二碳纤维细丝(5)单束含有的单丝数量分为1-24K多个规格,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设置有五组,相邻两组第一碳纤维细丝(4)之间间隔为5mm,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的长度为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用碳纤维丝型像质计,包括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标识区(2),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塑料薄膜(3),所述碳纤维丝型像质计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碳纤维细丝(4),所述标识区(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碳纤维细丝(5),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的两端与塑料薄膜(3)之间采用热封方式固定,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和第二碳纤维细丝(5)单束含有的单丝数量分为1-24k多个规格,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设置有五组,相邻两组第一碳纤维细丝(4)之间间隔为5mm,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的长度为30mm,所述塑料薄膜(3)的厚度为0.0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用碳纤维丝型像质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块(14)的下表面贴合挤压块(11)的顶面,所述适配槽(12)与适配块(13)之间相互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用碳纤维丝型像质计,其特征在于:1k表示一束约含有1000根单丝,24k表示约含有24000根单丝,单丝规格统一为6.9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换热管射线检测用碳纤维丝型像质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细丝(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倩王晓梁孙志涛李陈张娄红谢一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