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4989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其主要由一底筒座、一导流块体、一电极、以及一前套筒所构成;其中所述的底筒座,为绝缘的凹形体,其前方设有一全开孔,侧设一进气导管;所述的导流块体,以置入底筒座的凹容间中,使进气产生旋转气流;所述的电极,是由导电物制成的长条体,其后部可插到导流块体上对接,而前方突伸超过底筒座的口缘;所述的前套筒,为金属材质接设在底筒座前方,其筒内对应于电极尖端而形成单一气室,在气室的另端对外设有一喷嘴使气吹出可产生喷压;据此,以简单组成的单一气室,配合有效的导流设计,用低功率就能产生性能稳定、可靠度高且效果极佳的电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其具有易于拆装组合方便,结 构简单仅有单一气室,用低功率就能产生性能稳定、可靠度高且效果极佳的电浆。
技术介绍
电浆(Plasma)是一种由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广泛存 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除了固态、液态、气态之外,存在物质的第四种形态,亦 被称为电浆态,或者等离子态。在地球表面上,虽然存有自然的电浆态,如闪电、极光等,但不多。我们接 触到的大多数是人工制造的电浆,比如常见的日光灯、霓虹灯、火箭的尾气、及 现在最热门的电浆电视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电浆了解 越来越多依赖也就越来越大,人造电浆在实验室和工业界被大量广泛地应用,而 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目前解离中性气体原子,最佳的方法就是外加一电场,使电子在电场中,会 被带正电的电场所吸引而加速,在加速的过程中,电子就可累积能量,当电子的 能量达到某一程度时,就有能力来解离中性气体原子,达到所需的电浆态。但现有现有制作电浆的元件往往因其电极本身材质、气化特性、导电性质、 熔点等特性的不同,而造成电极使用寿命的不同。如图l所示,为现有最常见的电浆结构100具有如下缺点1. 结构组合复杂,内部具有前后双气室,其加压出力虽然较大,但产生的噪 音常超出人耳所能忍受的范围。2. 因为内部中心设有石墨等导电物,而双气室设计容易引起前气室产生放电 效应,以致导电物跟着烧毁。3. 其喷头结构中设有阻隔层,但整体规划设计不当,内封替换不易, 一旦导 电物烧毁时也需一并换装,但其精度实在不易掌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单 一气室,性能稳定可靠度高,低功率且效果最佳,易于拆装组合方便的低温大气 电浆产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 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其主要由 一底筒座、 一导流块体、 一电极、以及一前套筒所构成;其中所述的底筒座,为绝缘的凹形体,其前方设有一全开孔,侧设 一进气导管;所述导流块体,以置入底筒座的凹容间中,使进气产生旋转气流; 所述的电极,是由石墨等导电物制成的长条体,其后部可插到导流块体上对接, 而前方突伸超过底筒座的口缘;所述的前套筒,为金属材质接设在底筒座前方, 其筒内对应于电极尖端而形成单一气室,在气室的另端对外设有一喷嘴使气吹出 可产生喷压;据此,以简单组成的单一气室,配合有效的导流设计,用低功率就 能产生性能稳定、可靠度高且效果极佳的电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单一气室,性能稳定 可靠度高,低功率且效果最佳,易于拆装组合方便的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下面就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和所给出的实施 例进行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结构的动作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剖示图5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的立体组合图。附图标记说明底筒座-l;全开孔-ll;进气导管-12;中心孔-13;导流块体-2; 圆锥部-21;凹孔-22;垫片-23;电极-3;前套筒-4;气室-41;陶瓷管-42;喷嘴-5; 螺丝-6;电浆结构10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6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其主要由 一底筒座l、 一导流块体2、 一电极3、以及一前套筒4所构成,其中;所述的底筒座1,为绝缘的凹形体,其前方设有一全开孔11,侧设一进气导 管12;所述的导流块体2,以置入底筒座1的凹容间中,使进气产生旋转气流;所述的电极3,是由石墨等导电物制成的长条体,其后部可插到导流块体2上 对4妄,而前方突伸超过底筒座1的口缘,以及;所述的前套筒4,为金属材质接设在底筒座1前方,其筒内对应于电极3尖端 而形成单一气室41,在气室41的另端对外设有一喷嘴5使气吹出可产生喷压;实施时,所述底筒座l、导流块体2、及电极3三者的中心可设孔以螺丝6串 锁。又所述底筒座1可设呈圆凹形,其底部设有一贯穿的中心孔13;所述导流块 体2为间隔配合底筒座1内部的圆柱体,其前端形成一导流圆锥部21,在于圆锥 部21中心设有凹孔22以供电极3底部对接;而所述电极3可为前后不等径的长 条体,其后部可插到导流块体2的凹孔22对接,且在导流块体凹孔22中并可加 设一垫片23;又所述前套筒4与底筒座1可互设有螺紋对接,所述前套筒4中可 内置一截陶瓷管42,而前套筒4的前端则可设有螺紋,以供螺接一管状喷嘴5; 据此,使喷头组合后外观可呈一圓柱体,其结构组合较为精简容易拆装,并可有 效克服现有双气室复杂结构的种种缺点。请参阅图3至5所示,本技术组合应用时,所述电极3前方尖端以突出 陶瓷管为最佳,整体设计可利用底筒座1及前套筒4简单组成的单一气室41,再 配合内置导流块体2具有圆锥部21的有效导流设计,使进气产生最佳的旋转气流, 再经前端的电极3,即可在单一气室41中进行有效解离由喷嘴5喷出,用低功率 就能产生性能稳定、可靠度高且效果极佳的电浆。此外,请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时,其外观不一定要局限于前述形状, 所述底筒座1也可设呈长矩形,而所述前套筒4为对置的斗状形,使喷头组合后 呈一斧状体,而下方喷嘴5则随形设成一长条隙缝(图未示),使喷头5口径可配合 实际用途而设成不同形状,有效增广产品的应用范围。由上可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 其电极购置十分容易,内部仅具有单一气室,易于拆装组合,且之中并无 可燃烧的零件,故可有效克服现有双气室电极串燃烧毁的缺点。2. 利用单气室配合内置的导流块体,故可有效加强放电效应,产生良好的解 离效果,大幅降低气体与电力用量。3. 结构简单使用单一腔室,耗电量极小、可靠度高,可以低功率达到现有结 构相同的功能的最佳清洁效果。4. 组成的喷头结构可配合实际用途而设成不同形状,能有效增广产品的应用 范围。然而,上述的说明,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依本技术的特征范畴,所作出的其它 等效变化或修饰,如尺寸大小、材料选择、或形状变化等,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 用新型所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一底筒座、一导流块体、一电极、以及一前套筒所构成,其中;所述的底筒座,为绝缘的凹形体,其前方设有一全开孔,侧设一进气导管;所述的导流块体,以置入所述底筒座的凹容间中,使进气产生旋转气流;所述的电极,是由导电物制成的长条体,其后部能插到所述导流块体上对接,而前方突伸超过所述底筒座的口缘,以及;所述的前套筒,为金属材质,接设在所述底筒座前方,所述前套筒内对应于电极尖端而形成单一气室,在所述气室的另一端对外设有一喷嘴使气吹出可产生喷压。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筒座、所述导流块体及所述电极设有中心孔以螺丝串锁。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筒座呈 圆凹形,其底部设有一贯穿的中心孔;所述导流块体为间隔配合所述底筒座内部 的圆柱体,其前端形成一导流圆锥部,在所述所述导流圆锥部中心设有凹孔以供 所述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大气电浆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一底筒座、一导流块体、一电极、以及一前套筒所构成,其中; 所述的底筒座,为绝缘的凹形体,其前方设有一全开孔,侧设一进气导管; 所述的导流块体,以置入所述底筒座的凹容间中,使进气产生 旋转气流; 所述的电极,是由导电物制成的长条体,其后部能插到所述导流块体上对接,而前方突伸超过所述底筒座的口缘,以及; 所述的前套筒,为金属材质,接设在所述底筒座前方,所述前套筒内对应于电极尖端而形成单一气室,在所述气室的另一端 对外设有一喷嘴使气吹出可产生喷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博镛黄俊铭
申请(专利权)人:韶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