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4688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04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包括处理箱、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三输送带、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排气管、热风机、冷风机、循环管、循环风机,所述处理箱呈长条形,处理箱左侧设有进料口,处理箱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内部设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均竖直设置,第一分隔板位于第二分隔板的左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导料板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第二导料板设置在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之间,使得工件可以通过碰撞而相互分离,避免工件之间出现粘连现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处理的,特别是烘干装置的。


技术介绍

1、达克罗表面处理技术于1963年由美国diamond shamork公司专利技术,是金属防腐蚀体系中的一员,由于它具有一系列传统电镀无法比拟的优点,所以专利技术后被迅速推向国际市场,达克罗处理时不需要任何酸洗,也无需钝化,不像电镀那样存在着含锌、铬、酸等的污水排放问题,在达克罗处理过程中,挥发的物质几乎是零排放,符合环保部门规定的一些特殊物质,它们的含量远远低于限量。

2、现有专利cn217190691u公开了一种达克罗涂覆线在线烘干系统,可以对工件进行连续烘干,但其在使用是容易出现粘连现象,不利于产品质量的至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能够使工件不易粘连在一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包括处理箱、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三输送带、第一抽风机、第二抽风机、排气管、热风机、冷风机、循环管、循环风机,所述处理箱呈长条形,处理箱左侧设有进料口,处理箱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内部设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均竖直设置,第一分隔板位于第二分隔板的左侧,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将处理箱内部分隔成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预热腔、烘干腔和冷却腔,所述第一输送带自处理箱的左侧水平的穿过进料口和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上设有被第一输送带穿过的第一窗口,所述第二输送带自烘干腔内部水平的穿过第二分隔板,第二分隔板上设有被第二输送带穿过的第二窗口,第二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下方,第一输送带右端下方设有一块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料板,第一导料板的下端位于第二输送带左端上方,所述第三输送带自冷却腔内部水平的穿过出料口,第三输送带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下方,第二输送带右端下方设有一块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第二导料板,第二导料板的下端位于第三输送带左端上方,所述预热腔顶端设有与预热腔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抽气管,第一抽气管与第一抽风机的吸气端相连,所述烘干腔的顶端设有与烘干腔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与第二抽风机的吸气端相连,第一抽风机的出气端和第二抽风机的出气端均通过管路与排气管相连,所述烘干腔的底端设有一根第一送风管,第一送风管与热风机相连,所述冷却腔的顶部设有一根第二送风管,第二送风管与冷风机相连,所述循环管两端分别与预热腔底部和冷却腔底部相连通,循环管上安装有循环风机。

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均为不锈钢网带输送带。

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右端靠近第一分隔板,第二输送带的右端靠近第二分隔板。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料板上端面前后两侧和第二导料板上端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第二导料板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导料板的倾斜角度。

6、作为优选,所述烘干腔内部固定有一个仅上端开口的槽体,槽体位于第二输送带和第一输送带的下方,槽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靠近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槽体内部设有若干根电热丝,槽体的底部与第一送风管相连通。

7、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腔内部设有一个内部中空的吹风盘,吹风盘位于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的上方,送风盘的左右两端分别靠近第二分隔板和处理箱右侧壁,送风盘上部与第二送风管相连通,送风盘底部设有若干根吹风管。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抽风机与排气管相连的管路上设有一个热交换腔,循环管贯穿热交换腔。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导料板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第二导料板设置在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之间,使得工件可以通过碰撞而相互分离,避免工件之间出现粘连现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10、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1)、第一输送带(13)、第二输送带(14)、第一分隔板(11)、第二分隔板(12)、第三输送带(15)、第一抽风机(20)、第二抽风机(30)、排气管(5)、热风机(35)、冷风机(45)、循环管(40)、循环风机(41),所述处理箱(1)呈长条形,处理箱(1)左侧设有进料口,处理箱(1)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1)内部设有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12),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12)均竖直设置,第一分隔板(11)位于第二分隔板(12)的左侧,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12)将处理箱(1)内部分隔成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预热腔(2)、烘干腔(3)和冷却腔(4),所述第一输送带(13)自处理箱(1)的左侧水平的穿过进料口和第一分隔板(11),第一分隔板(11)上设有被第一输送带(13)穿过的第一窗口,所述第二输送带(14)自烘干腔(3)内部水平的穿过第二分隔板(12),第二分隔板(12)上设有被第二输送带(14)穿过的第二窗口,第二输送带(14)位于第一输送带(13)的下方,第一输送带(13)右端下方设有一块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料板(16),第一导料板(16)的下端位于第二输送带(14)左端上方,所述第三输送带(15)自冷却腔(4)内部水平的穿过出料口,第三输送带(15)位于第二输送带(14)的下方,第二输送带(14)右端下方设有一块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第二导料板(17),第二导料板(17)的下端位于第三输送带(15)左端上方,所述预热腔(2)顶端设有与预热腔(2)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抽气管,第一抽气管与第一抽风机(20)的吸气端相连,所述烘干腔(3)的顶端设有与烘干腔(3)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与第二抽风机(30)的吸气端相连,第一抽风机(20)的出气端和第二抽风机(30)的出气端均通过管路与排气管(5)相连,所述烘干腔(3)的底端设有一根第一送风管,第一送风管与热风机(35)相连,所述冷却腔(4)的顶部设有一根第二送风管,第二送风管与冷风机(45)相连,所述循环管(40)两端分别与预热腔(2)底部和冷却腔(4)底部相连通,循环管(40)上安装有循环风机(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3)、第二输送带(14)、第三输送带(15)均为不锈钢网带输送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3)的右端靠近第一分隔板(11),第二输送带(14)的右端靠近第二分隔板(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板(16)上端面前后两侧和第二导料板(17)上端面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18),第二导料板(17)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导料板(16)的倾斜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3)内部固定有一个仅上端开口的槽体(36),槽体(36)位于第二输送带(14)和第一输送带(13)的下方,槽体(36)的左右两端分别靠近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12),槽体(36)内部设有若干根电热丝(37),槽体(36)的底部与第一送风管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4)内部设有一个内部中空的吹风盘(46),吹风盘(46)位于第二输送带(14)和第三输送带(15)的上方,送风盘的左右两端分别靠近第二分隔板(12)和处理箱(1)右侧壁,送风盘上部与第二送风管相连通,送风盘底部设有若干根吹风管(4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风机(30)与排气管(5)相连的管路上设有一个热交换腔(31),循环管(40)贯穿热交换腔(31)。

...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件不易粘连的达克罗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1)、第一输送带(13)、第二输送带(14)、第一分隔板(11)、第二分隔板(12)、第三输送带(15)、第一抽风机(20)、第二抽风机(30)、排气管(5)、热风机(35)、冷风机(45)、循环管(40)、循环风机(41),所述处理箱(1)呈长条形,处理箱(1)左侧设有进料口,处理箱(1)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处理箱(1)内部设有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12),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12)均竖直设置,第一分隔板(11)位于第二分隔板(12)的左侧,第一分隔板(11)和第二分隔板(12)将处理箱(1)内部分隔成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预热腔(2)、烘干腔(3)和冷却腔(4),所述第一输送带(13)自处理箱(1)的左侧水平的穿过进料口和第一分隔板(11),第一分隔板(11)上设有被第一输送带(13)穿过的第一窗口,所述第二输送带(14)自烘干腔(3)内部水平的穿过第二分隔板(12),第二分隔板(12)上设有被第二输送带(14)穿过的第二窗口,第二输送带(14)位于第一输送带(13)的下方,第一输送带(13)右端下方设有一块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料板(16),第一导料板(16)的下端位于第二输送带(14)左端上方,所述第三输送带(15)自冷却腔(4)内部水平的穿过出料口,第三输送带(15)位于第二输送带(14)的下方,第二输送带(14)右端下方设有一块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第二导料板(17),第二导料板(17)的下端位于第三输送带(15)左端上方,所述预热腔(2)顶端设有与预热腔(2)内部相连通的第一抽气管,第一抽气管与第一抽风机(20)的吸气端相连,所述烘干腔(3)的顶端设有与烘干腔(3)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与第二抽风机(30)的吸气端相连,第一抽风机(20)的出气端和第二抽风机(30)的出气端均通过管路与排气管(5)相连,所述烘干腔(3)的底端设有一根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根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宏强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