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震平衡及指压功能的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641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减震平衡及指压功能的鞋,其鞋底部分包括外底(10)、中底(40)以及内底(50);外底(10)设有多个插槽(11),中底(40)上设有与外底(10)的插槽(11)相对应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减震装置(20)、指压装置(30)、支撑装置(22);减震装置(20)、指压装置(30)、支撑装置(22)的底部穿过中底(40)上的通孔,抵顶在外底(10)的插槽(11)内,其上部抵顶在所述内底(50)的下部;减震装置(20)、指压装置(30)、由插入插槽(11)并露出上部的减震垫和插入该减震垫上部的支撑装置构成;插槽(11)设置在脚底的前脚掌、后脚跟及足心涌泉穴部分,并与上面的曲折面平行。提高了步行的舒适度,并对足底涌泉穴有指压作用,通过步行动作即可收到改善血液循环、清血、醒脑等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特别涉及一种步行时可吸收传递给穿着者的冲击,从而提高步行的舒适度,并对足底涌泉穴有指压作用,通过步行动作即可收到改善血液循环、清 血、醒脑等效果的功能性鞋。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鞋是为了保护穿着者的脚免受外部伤害而制作的,近来,随着科技的发 展,不断有各种形态、各种功能的鞋问世,以满足穿着者的个性化需求。以运动员用鞋为例,制作马拉松选手用鞋时,要求重量尽量轻、贴合脚,以便破纪 录及最小化马拉松选手的疲劳感;制作篮球选手用鞋时,则要求极大化鞋的减震功能,以最 小化频繁的跳跃动作对脚的冲击。尤其,为普通穿着者提供的具有各种功能的鞋,在不同环境下穿着,可最小化对脚 的冲击。但是,上述功能性鞋因采用多种材质及独特制作工艺,鞋的造价大多较高,是为运 动员等在特殊环境下穿着时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而制作的,并不适合普通消费者穿着。很多 时候,一般消费者即使花高价买来穿上功能性鞋,平常步行时也感觉不到其功能。此外,大多数功能性鞋集中在青少年用鞋,还未提供便于中年或老年人在日常生 活中穿着的鞋。因此,亟待开发出一种具有减震平衡及指压功能的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平衡及指压功能的鞋,步行时可 最小化穿着者的疲劳度,在步行过程中对穿着者的脚有指压作用,从而在中年或老年人长 时间步行时,也能减少脚部疲劳感。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平衡及指压功能的鞋,步行时可刺 激足心涌泉穴,对其有指压作用,从而可收到改善血液循环、清血、醒脑等效果。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具有减震及指压功能的鞋,其鞋底部分包括外底、中底以及内底;外底10设 有多个插槽,中底上设有与外底的插槽相对应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减震装置、指压装 置、支撑装置;所述减震装置、指压装置、支撑装置的底部穿过中底上的通孔,抵顶在外底的 插槽内,其上部抵顶在所述内底的下部;所述的减震装置、指压装置、由插入插槽并露出上部的减震垫和插入该减震垫上 部的支撑装置构成;所述的支撑装置由插入减震垫内的插入部和贴合于弹簧的上面向下压的下压部 以及设置于下压部的上部传递脚底所传递冲击的支撑部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插槽设置在脚底的前脚掌、后脚跟及足心涌泉穴部分,并与上面的曲折面平行。前述的减震垫为弹簧结构。前述的插槽的外周面设置有使支撑部完全插入的凹槽。前述的支撑部的上面设置有多个半圆形球体突起。以极大化对足底涌泉穴的指压 效果。本技术由具有与曲折的上面平行的多个插槽的外底和,插入上述插槽并露出 上部的减震装置及指压装置和,附着于上述外底的上面并设有与插槽连通的孔的中底以及 具有凸出部从而让上述减震装置及指压装置所在部分凸出的内底构成。上述减震装置及指压装置,由下压部与插入部在贴合于内底的底面的支撑部的背 面与支撑部形成一体的支撑装置和,将上述支撑装置的插入部插入其中的状态下末端贴合 于下压部的下面的弹簧垫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第一,穿着者长时间步行时可最小化脚部疲劳感,内部的弹簧垫可提高步行的舒 适度。第二,在鞋底前、后、中部设有内置弹簧垫,可根据步行动作,从不同角度吸收步行 时传递到脚的冲击;减震装置及指压装置与脚的角度平行,步行时没有异物感。第三,设置于外底中部的指压装置,在步行时连续刺激涌泉穴,具有改善血液循 环、清血、醒脑等效果。第四,设置于弹簧垫上部的支撑装置,将步行时传递的冲击均勻分配到整个弹簧 上,从而可最小化弹簧的磨损及疲劳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减震及指压功能的鞋的侧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具有减震及指压功能的鞋的分解剖视图;图3至图4为本技术具有减震及指压功能的鞋的使用状态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减震及指压功能的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截面图。符号说明10:外底11:插槽20:减震装置30:指压装置 21,31 弹簧垫22a、32a:插入部 22b、32b 下压部 22c、32c 支撑部40:中底41 孔50:内底51 凸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减震平衡及指压功能的鞋的侧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 具有减震及指压功能的鞋的分解剖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具有减震及指压功能的鞋100,由上部具有多个插槽11的 外底10,插入上述插槽11的减震装置20,指压装置30,具有与上述插槽11连通的孔41的 中底40,以及附着于中底40的上部的减震装置20及指压装置30所在部分凸出的内底50构成。上述外底10 —般用合成树脂或橡胶材质制成,上部的插槽11宜设置在脚底就位 时的前脚掌、后脚跟及足心涌泉穴部分,并取与上面的曲折面平行的角度。此外,在上述插槽11的外周面设置凹槽11a,以便支撑部22c能完全插入。另一方面,将减震装置20和指压装置30分别插入如上设置的插槽11并露出上 部。上述减震装置20由插入插槽11并露出上部的弹簧垫21和插入该弹簧垫21的上 部的支撑装置22构成。上述支撑装置22是由插入弹簧垫21内防止弹簧21移动的插入部22a和贴合于 弹簧21的上面向下压的下压部22b以及设置于下压部22b的上部传递脚底所传递冲击的 支撑部22c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另一方面,上述指压装置30的构成与前述减震装置20相同,但是为了极大化指压 效果,可在支撑部22c的上面设置多个突起(未作图示)或如图5所示的半圆形球体。此外,上述指压装置30的弹簧垫,可通过采用螺旋弹簧来极大化指压效果,宜制 成可将下压部进行各种变形,以收到不同的指压效果。另一方面,在上述外底10的上面附着中底40,上述中底40应设置多个孔41,以便 减震装置20及指压装置30露出。上述内底50被安放于中底40的上部,应让减震装置20和指压装置30所在部分 凸出,以免内底下压支撑部22c导致弹簧21被内底50压住。此外,指压装置30所在的上述内底50的中部的突出面积应较大,以便盖住半球体 状指压装置的支撑部32c。如上构成的本技术具有减震及指压功能的鞋在穿着状态下的减震装置20及 指压装置30的变形状态,可结合图3至图4 了解如下。如图3所示,鞋在穿着前,由于弹簧21的弹性,支撑装置22向上凸出,其上部被内 底50盖住。此时,由支撑装置22的插入部22a防止内置弹簧21移动。在如上组装状态下消费者穿着鞋时,如图4所示,减震装置20被下压,此时,减震 装置20的支撑部22c被插入外底10的插槽11外周面的凹槽Ila中,因而穿着者穿着时无 任何异物感。另一方面,穿着者步行时,发生轻微的后脚跟提起现象的同时发生前脚掌下压现 象,接着是后脚跟下压和前脚掌提起,这一过程连续发生,此时,由置于外底的前后部分的 减震装置20消除传递到脚部的冲击,从而提高穿着者的舒适感。此外,设置于中部的指压装置30随步行时脚的运动刺激足心涌泉穴,具有指压效 果,因此步行时可收到减轻脚部疲劳感、清血、醒脑的辅助效果。由此,长时间步行具有了减轻疲劳感、极大化指压效果,有利于健康的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 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 的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减震平衡及指压功能的鞋,其鞋底部分包括外底(10)、中底(40)以及内底(5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底(10)设有多个插槽(11),中底(40)上设有与外底(10)的插槽(11)相对应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减震装置(20)、指压装置(30)、支撑装置(22);所述减震装置(20)、指压装置(30)、支撑装置(22)的底部穿过中底(40)上的通孔,抵顶在外底(10)的插槽(11)内,其上部抵顶在所述内底(50)的下部;所述的减震装置(20)、指压装置(30)、由插入插槽(11)并露出上部的减震垫和插入该减震垫上部的支撑装置构成;所述的支撑装置(22)由插入减震垫(21)内的插入部(22a)和贴合于弹簧(21)的上面向下压的下压部(22b)以及设置于下压部(22b)的上部传递脚底所传递冲击的支撑部(22c)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的插槽(11)设置在脚底的前脚掌、后脚跟及足心涌泉穴部分,并与上面的曲折面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京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普乐经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