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包,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1、当前,新能源汽车因其优秀的环保性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新能源汽车一种,电动汽车也在朝着高安全性、高能量比、轻量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而决定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主要因素为供电电池。针对不同的车型可以选用不同规格的供电电池以便实现驾驶要求。
2、用于电动汽车的供电电池一般是由多个电池模组组成的电池包,即在同一个箱体中将多个电池模组进行上下堆叠,然后将个电池模组相连,并通过高压盒实现与外部接线。这种结构由于各电池模组是相互贴近叠放的,且与高压盒模块在同一个箱体内,进而在工作过程中会相互影响。
3、对于需要纵向码放的双层电池包而言,传统技术中用于封装电芯模组的箱体不仅结构复杂,由于箱体内壁完全与电芯模组四周贴合,进而造成换气空间狭小,电芯模组在工作过程中汇释放大量的热量,若不进行有效的降温散热处理,轻则影响电芯模组的使用寿命,重则会因温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
4、此外,作为核心的电芯模组一般根据需要输出的电压的大小来配置相应数量的电芯,然后将所有的电芯相连进行电压的输出。对于电芯模组中电芯的布置均存在结构复杂,进而导致不方便后续将各电芯进行串联连接的问题,严重影响电芯模组的装配效率以及输电效果。为了确保电芯模组的安全运行,常用线束来采集电压,而传统线束采集需要多根线束配合,不仅占用电池包的空间较大,而且在进行电连接时人工依赖大,自动化程度极低。
5、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将高压盒模块与电芯模组直接堆叠共用一个空间,不仅工作时存在的相互影响,而且不能对纵向设置的2个电芯模组进行牢固固定;对于电芯模组的电芯连接时存在的结构复杂,不便于后续串联输电的问题,且使用线束采集电池电芯需要多根线束配合,不仅占用电池包的空间较大,而且在进行电连接时人工依赖大;以及无法及时有效的对箱体内产生的高温进行有效降温的技术问题。
2、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包括对称设置的前梁板和后梁板,所述前梁板与所述后梁板之间对称设置有侧梁板,构成电池包框体,并在所述电池包框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构成电池包箱体;所述电池包框体与所述底板之间构成供下液冷板嵌设的下液冷板嵌槽;2个所述侧梁板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上液冷板支撑梁,并在所述上液冷板支撑梁上设置有上液冷板;所述上液冷板的后端与所述后梁板的内壁接触,前端开设有液冷板通槽,并在所述液冷板通槽所对应的纵向空间内设置有液冷管组件和前挡板,所述液冷管组件分别与所述上液冷板和所述下液冷板连接;所述前挡板将所述电池包箱体分隔为高压盒模块安装腔和电芯模组模块安装腔;所述电芯模组模块安装腔被所述上液冷板分隔为上下设置的上层电芯模组模块安装腔和下层电芯模组模块安装腔,所述上层电芯模组模块安装腔内设置有上层电芯模组模块,所述下层电芯模组模块安装腔内设置有下层电芯模组模块;所述前挡板的侧边设置有前挡板上支架和前挡板下支架,并在所述前挡板上支架和前挡板下支架上分别设置有高压盒模块电连接座模块,用于所述上层电芯模组模块和所述下层电芯模组模块与高压盒模块的电连接;所述后梁板的内壁设置有电芯模组换向电连接组件,用于实现所述上层电芯模组模块与所述下层电芯模组模块之间的串联;还包括一个能对所述电池包箱体的顶部进行密封的箱盖。
4、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管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液冷板通槽两侧所对应的所述上液冷板上的上进液口和上出液口;所述液冷板通槽所对应的所述下液冷板上对称设置有下进液口和下出液口;所述下进液口上设置有竖直向的下进液管,所述上进液口上设置有水平向的上进液管,所述上进液管与所述下进液管通过三通进液接头连接,并在所述三通进液接头的顶部接口连接有进液主管;所述下出液口上设置有竖直向的下出液管,所述上出液口上设置有水平向的上出液管,所述上出液管与所述下出液管通过三通出液接头连接,并在所述三通出液接头的顶部接口连接有出液主管。
5、进一步地,所述进液主管和所述出液主管上分别连接有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与所述出液接头均嵌设于所述前梁板上。
6、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电芯模组模块和所述下层电芯模组模块规格相同,均包括若干电芯,所述电芯的一侧设置有正极,另一侧设置有负极,各所述电芯相互交叉并水平码放,构成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设置于两侧的第一电芯模组电连接边和第二电芯模组电连接边,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电连接边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二电芯模组电连接边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组件。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规格相同,均包括线束隔离板,所述线束隔离板的一侧用于贴合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电连接边或所述第二电芯模组电连接边,另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铝巴安装位和柔性电路板安装位,所述铝巴安装位上设置有铝巴,所述柔性电路板安装位上设置有柔性电路板,所述铝巴通过第一汇流排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器。
8、进一步地,所述铝巴安装位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外接铝巴位,和设置于两个所述外接铝巴位之间的多个正负极铝巴位;所述铝巴包括与所述外接铝巴位对应的外接铝巴,以及与所述正负极铝巴位对应的正负极铝巴;所述外接铝巴位上开设有能供所述外接铝巴嵌设的外接铝巴嵌槽,并在所述外接铝巴嵌槽中开设有能对单个所述电芯的电极进行套设的单极通槽;所述正负极铝巴位上开设有能供所述正负极铝巴嵌设的正负极铝巴嵌槽,并在所述正负极铝巴嵌槽中开设有能对两个所述电芯的电极进行套设的正负极通槽。
9、进一步地,所述正负极通槽包括设置于所述正负极铝巴嵌槽中的正极通槽和负极通槽,所述正极通槽用于单个所述电芯的正极伸入,所述负极通槽用于单个所述电芯的负极伸入;所述正负极铝巴包括能作用于所述正极通槽的正极连接部,以及能作用于所述负极通槽的负极连接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电芯模组换向电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后梁板内壁的上层支架和下层支架,所述上层支架上设置有上层铜排安装座模块,所述下层支架上设置有下层铜排安装座模块;所述上层铜排安装座模块和所述下层铜排安装座模块之间设置有纵向设置的串联铜排,所述串联铜排包括铜排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铜排本体两端的铜排上连接端和铜排下连接端。
11、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和所述后梁板的顶部还设有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本体,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防护板本体两侧的支撑板,并在所述支撑板的底侧设置有向外折叠的直角连接边,所述直角连接边、所述前挡板、以及所述后梁板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连接孔,通过防护板螺丝实现旋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前梁板上设置有若干插座,所述插座的内侧与所述高压盒模块安装腔连通。
13、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过前挡板将箱体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前梁板(102)和后梁板(103),所述前梁板(102)与所述后梁板(103)之间对称设置有侧梁板(104),构成电池包框体(101),并在所述电池包框体(10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05),构成电池包箱体(1);所述电池包框体(101)与所述底板(105)之间构成供下液冷板(3)嵌设的下液冷板嵌槽(106);2个所述侧梁板(104)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上液冷板支撑梁(107),并在所述上液冷板支撑梁(107)上设置有上液冷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组件(5)包括设置于所述液冷板通槽(201)两侧所对应的所述上液冷板(2)上的上进液口(202)和上出液口(203);所述液冷板通槽(201)所对应的所述下液冷板(3)上对称设置有下进液口(301)和下出液口(302);所述下进液口(301)上设置有竖直向的下进液管(503),所述上进液口(202)上设置有水平向的上进液管(501),所述上进液管(501)与所述下进液管(503)通过三通进液接头(505)连接,并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主管和所述出液主管(508)上分别连接有进液接头(509)和出液接头(510),所述进液接头(509)与所述出液接头(510)均嵌设于所述前梁板(10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芯模组模块(16)和所述下层电芯模组模块(17)规格相同,均包括若干电芯(24),所述电芯(24)的一侧设置有正极,另一侧设置有负极,各所述电芯相互交叉并水平码放,构成电芯模组(23),所述电芯模组(23)包括设置于两侧的第一电芯模组电连接边和第二电芯模组电连接边,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电连接边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组件(25),所述第二电芯模组电连接边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组件(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25)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26)规格相同,均包括线束隔离板(7),所述线束隔离板(7)的一侧用于贴合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电连接边或所述第二电芯模组电连接边,另一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铝巴安装位(701)和柔性电路板安装位(702),所述铝巴安装位(701)上设置有铝巴(8),所述柔性电路板安装位(702)上设置有柔性电路板(27),所述铝巴(8)通过第一汇流排(28)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7)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2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器(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巴安装位(701)包括设置于两侧的外接铝巴位(703),和设置于两个所述外接铝巴位(703)之间的多个正负极铝巴位(7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通槽(708)包括设置于所述正负极铝巴嵌槽(707)中的正极通槽(709)和负极通槽(710),所述正极通槽(709)用于单个所述电芯(24)的正极伸入,所述负极通槽(710)用于单个所述电芯(24)的负极伸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换向电连接组件(6)包括设置于后梁板(103)内壁的上层支架(601)和下层支架(602),所述上层支架(601)上设置有上层铜排安装座模块(603),所述下层支架(602)上设置有下层铜排安装座模块(604);所述上层铜排安装座模块(603)和所述下层铜排安装座模块(604)之间设置有纵向设置的串联铜排(605),所述串联铜排(605)包括铜排本体(606)以及设置于所述铜排本体(606)两端的铜排上连接端(607)和铜排下连接端(60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4)和所述后梁板(103)的顶部还设有防护板(9),所述防护板(9)包括防护板本体(90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防护板本体(901)两侧的支撑板(902),并在所述支撑板(902)的底侧设置有向外折叠的直角连接边(903),所述直角连接边(903)、所述前挡板(4)、以及所述后梁板(103)的顶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前梁板(102)和后梁板(103),所述前梁板(102)与所述后梁板(103)之间对称设置有侧梁板(104),构成电池包框体(101),并在所述电池包框体(10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05),构成电池包箱体(1);所述电池包框体(101)与所述底板(105)之间构成供下液冷板(3)嵌设的下液冷板嵌槽(106);2个所述侧梁板(104)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上液冷板支撑梁(107),并在所述上液冷板支撑梁(107)上设置有上液冷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组件(5)包括设置于所述液冷板通槽(201)两侧所对应的所述上液冷板(2)上的上进液口(202)和上出液口(203);所述液冷板通槽(201)所对应的所述下液冷板(3)上对称设置有下进液口(301)和下出液口(302);所述下进液口(301)上设置有竖直向的下进液管(503),所述上进液口(202)上设置有水平向的上进液管(501),所述上进液管(501)与所述下进液管(503)通过三通进液接头(505)连接,并在所述三通进液接头(505)的顶部接口连接有进液主管(507);所述下出液口(302)上设置有竖直向的下出液管(504),所述上出液口(203)上设置有水平向的上出液管(502),所述上出液管(502)与所述下出液管(504)通过三通出液接头(506)连接,并在所述三通出液接头(506)的顶部接口连接有出液主管(5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主管和所述出液主管(508)上分别连接有进液接头(509)和出液接头(510),所述进液接头(509)与所述出液接头(510)均嵌设于所述前梁板(10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芯模组模块(16)和所述下层电芯模组模块(17)规格相同,均包括若干电芯(24),所述电芯(24)的一侧设置有正极,另一侧设置有负极,各所述电芯相互交叉并水平码放,构成电芯模组(23),所述电芯模组(23)包括设置于两侧的第一电芯模组电连接边和第二电芯模组电连接边,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电连接边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组件(25),所述第二电芯模组电连接边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组件(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层电芯模组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南,廖亮乐,王玉成,何正模,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明恒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