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绕组定子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4537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8: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短距绕组定子及电机,短距绕组定子包括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包括多个定子槽,各定子槽均包括2N层容纳层;定子绕组包括多相绕组结构,各相绕组结构均包括两个并联的线圈组,各线圈组均包括跨距不同的多种线圈结构和两个引线结构,线圈结构包括相连接的两个线圈导体边,两个线圈导体边分别插接于不同定子槽的相邻容纳层内,各线圈组的多个线圈结构由容纳层的第1层依次绕制至第2N层;两个引线结构分别设于对应线圈组的两端并插接于第1层和第2N层的容纳层内,且引线结构在定子绕组的皇冠端延伸而出。本申请的短距绕组定子及电机,降低了焊接端的加工工艺难度,并减小电机的轴向尺寸,保证爬电距离,有利于电机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短距绕组定子及电机


技术介绍

1、在电机的定子中,根据绕组跨距与电机槽节距之间的关系,能够将绕组区分为短距绕组和整距绕组。采用短距绕组,能够进一步的降低电机的转矩脉动和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噪声、振动和粗糙度)。

2、目前,在现有的短距绕组方案中,通常会在焊接端进行出线,并进行出线铜排的连接。但由于各线圈在焊接端存在不同的扭头跨距,扭头效率较低,造成工艺复杂的情况,并且在焊接端进行出线也不利于扁线线圈的切平与焊接操作;此外,出线位置和铜排的设计不当会导致出现较多层的层叠情况,造成电机整体的轴向尺寸过大,对于结构紧凑的电机,会影响爬电距离,导致电机存在绝缘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短距绕组定子及电机,通过不同跨距线型的设计,降低了焊接端的加工工艺难度,并通过优化出线位置及进行合理的铜排设计,减小了电机的轴向尺寸,并保证了足够的爬电距离,有利于电机布置。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短距绕组定子,其中,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距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绕组(100)和定子铁芯(200),所述定子铁芯(200)包括多个定子槽(210),各所述定子槽(210)均包括2N层容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圈组(20)均包括跨距为Y-1、Y和Y+2的三种所述线圈结构(30),在第2i层和第2i-1层所述容纳层内,跨距为Y-1、Y和Y+2的三种所述线圈结构(30)相互连接并形成线圈层(21);在第2i层和第2i+1层所述容纳层之间,相邻所述线圈层(21)之间通过跨距为Y-1的所述线圈结构(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绕组定子,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距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绕组(100)和定子铁芯(200),所述定子铁芯(200)包括多个定子槽(210),各所述定子槽(210)均包括2n层容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圈组(20)均包括跨距为y-1、y和y+2的三种所述线圈结构(30),在第2i层和第2i-1层所述容纳层内,跨距为y-1、y和y+2的三种所述线圈结构(30)相互连接并形成线圈层(21);在第2i层和第2i+1层所述容纳层之间,相邻所述线圈层(21)之间通过跨距为y-1的所述线圈结构(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圈组(20)两端的引线结构(32)分别为进线端子(321)和出线端子(322),各所述线圈组(20)的所述进线端子(321)和所述出线端子(322)之间所间隔的所述定子槽(210)槽数为y-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距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两个并联的所述线圈组(20)分别为第一线圈组(201)和第二线圈组(202),所述第一线圈组(201)的所述进线端子(321)和所述第二线圈组(202)的所述进线端子(321)分别设于第1层和第2n层所述容纳层内,所述第二线圈组(202)的所述出线端子(322)和所述第一线圈组(201)的所述出线端子(322)分别设于第1层和第2n层所述容纳层内,各所述第一线圈组(201)的所述进线端子(321)之间的间隔槽数为y-4,各所述第二线圈组(202)的所述进线端子(321)之间的间隔槽数为y-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绕组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结构(3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部(323)、引线导体边(324)和第二导电连接部(325),所述引线导体边(324)插设于所述定子槽(210)内,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323)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325)均呈与所述引线导体边(324)倾斜连接的扭头结构,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323)用于连接所述线圈结构(30),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325)用于连接外部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平唐堂王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