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4373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8: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折叠支架,折叠支架的外侧套接有两个第一滑套,两个第一滑套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架,两个第一滑套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定位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通过护理架上方安装的调节器,在其内部蜗轮和蜗杆的作用下,便于对护理架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更加贴合肢体,且折叠支架可以进行折叠,减少对空间的占用,配合分别与支撑架和调节器顶部的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的套接,便于对支撑架和护理架进行拆除,方便收纳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设备,具体为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1、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手术,包括了冠状动脉造影术、起搏器植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等多种类型,其术后护理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十分重要。

2、申请号202220172200.5公开了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通过设置有两组可调节间距的固定装置,进而可以根据病床的宽度进行调节,更加便捷,且固定的位置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自行选择,可以固定在床头、床中间以及床尾,再配合防滑块的设置,固定效果更好。

3、上述申请的固定架,无法根据需求对角度进行调节,难以贴合肢体的同时,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收纳和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包括折叠支架,所述折叠支架的外侧套接有两个第一滑套,两个所述第一滑套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包括折叠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1)的外侧套接有两个第一滑套(2),两个所述第一滑套(2)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架(3),两个所述第一滑套(2)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5),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安装有定位器(4),所述折叠支架(1)的外壁且位于两个第一滑套(2)的一侧均套接有第二滑套(6),所述第二滑套(6)的底部安装有调节器(7),所述调节器(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护理架(8),所述第一护理架(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护理架(10),所述第二滑套(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11),所述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包括折叠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1)的外侧套接有两个第一滑套(2),两个所述第一滑套(2)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架(3),两个所述第一滑套(2)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5),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安装有定位器(4),所述折叠支架(1)的外壁且位于两个第一滑套(2)的一侧均套接有第二滑套(6),所述第二滑套(6)的底部安装有调节器(7),所述调节器(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护理架(8),所述第一护理架(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护理架(10),所述第二滑套(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11),所述调节器(7)的内壁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蜗轮(13)和蜗杆(14),所述蜗轮(13)和蜗杆(14)之间啮合,所述调节器(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扭(15),所述蜗轮(13)和蜗杆(14)分别与第一护理架(8)和转扭(15)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所述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之间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9)的外侧套接有伸缩弹簧(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