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3630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5 09:44
本技术提出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包括诱捕器,诱捕器具有顶部开口的筒形壳体并设有顶盖、底部为倒锥形,筒形壳体上部具有把手、位于把手下方具有若干虫孔,特别的:筒形壳体底端具有抽气孔并连接有抽气管,筒形壳体内设有诱捕剂放置部,诱捕剂放置部位于筒形壳体内下部、并与筒形壳体的内壁具有宽度d至少为1厘米的间隙。又提出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系统,包括抽气泵和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具有集虫腔和出气腔、并分别连通进气管和出气管,出气管末端连通至抽气泵,特别的:还包括上述监测装置,抽气管的末端连通过滤装置的进气管。本技术实现了无需进仓即可监测仓内害虫的目的,提高了害虫监测的高效性及储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粮食储藏,具体是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及采用有该装置的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1、申请号为2020226610298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仓储害虫诱捕器,该诱捕器的顶部具有开口并设有顶盖、底部为倒锥形壳体结构,诱捕器的侧壁上部具有对称设置的2个把手、侧壁上位于把手的下方具有若干虫孔;该诱捕器内底部设有害虫收集盘,害虫收集盘内放置诱捕剂。使用时,利用诱捕器底部的倒锥形结构,将诱捕器的中下部插入粮堆,进而使其内的诱捕剂布置于粮堆的一定深度内。受诱捕剂的吸引,粮堆内的害虫由虫孔钻入诱捕器内。这种诱捕器结构简单,可非常方便的插入粮堆内,且能高效诱捕粮堆内害虫。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查看诱捕器内诱捕的害虫情况如数量、种类等时,需要进入粮仓内,打开诱捕器的顶盖,将害虫收集盘拉出才行。这种必须进入粮仓内才能实现害虫监测的方式工作量非常大,且进出粮仓的过程中还会损害到粮仓内原本密闭稳定的仓内环境。因此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其包括有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具有顶部开口的筒形壳体(1),筒形壳体(1)的顶部开口上设有顶盖(11)、底部为倒锥形壳体结构,筒形壳体(1)的侧壁上部具有对称设置的2个把手(12)、侧壁上位于把手(12)的下方具有若干虫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1)的底端具有抽气孔并连接有抽气管(14),筒形壳体(1)内设有诱捕剂放置部(2),所述诱捕剂放置部(2)位于筒形壳体(1)内下部、并与筒形壳体(1)的内壁具有宽度d至少为1厘米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外套筒(3),所述外套筒(3)为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其包括有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具有顶部开口的筒形壳体(1),筒形壳体(1)的顶部开口上设有顶盖(11)、底部为倒锥形壳体结构,筒形壳体(1)的侧壁上部具有对称设置的2个把手(12)、侧壁上位于把手(12)的下方具有若干虫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1)的底端具有抽气孔并连接有抽气管(14),筒形壳体(1)内设有诱捕剂放置部(2),所述诱捕剂放置部(2)位于筒形壳体(1)内下部、并与筒形壳体(1)的内壁具有宽度d至少为1厘米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外套筒(3),所述外套筒(3)为顶部具有顶开口的筒形壳状结构、其底部具有倒锥形壳体结构的底壳部(31),外套筒(3)的侧壁上具有多条竖向设置的长条形侧开口(32)、使外套筒(3)的侧壁呈栅栏状结构;所述外套筒(3)同轴套于所述诱捕器的筒形壳体(1)外、并对应位于2个把手(12)的下方,外套筒(3)与筒形壳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布管腔(30),所述抽气管(14)沿所述布管腔(30)内布设、其末端由外套筒(3)的顶部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3)的顶开口与筒形壳体(1)的外壁之间具有环形封板部(33),环形封板部(33)上具有封板穿孔(34),抽气管(14)由封板穿孔(34)穿出外套筒(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粮仓内自动诱捕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2)的底部具有靠近外套筒(3)设置的横向部(121),所述外套筒(3)的顶部对应2个把手(12)的横向部(121)的下方具有对称的2个顶部穿孔(35),所述把手(12)的横向部(121)上对应顶部穿孔(35)具有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洪恩淡洁唐婉玲罗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东莞直属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