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位监测,具体涉及一种降水井水位监测装置及水位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近些年,有许多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筏板地下室上浮现象,在多种原因中,地下水位过高占主要原因,通常由于项目提前停止降水或降水不及时导致地下水上涨从而引发筏板地下室上浮,对结构形成破坏性影响。传统技术中,虽有基坑监测等手段,但难免会出现监测不及时或由于大雨天气水位上涨情况,因此通常需要在地下室筏板及车库周边开设降水井,从而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以保证施工安全。
2、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力定期测量降水井内的水位,但是该方案受制于测量时间的间隔;间隔过短,会使操作步骤的繁琐程度大幅增加;间隔过长,则具有较大的信息盲区,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人力测量降水井内水位的间隔过长时,会给施工队伍造成水位信息盲区,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水井水位监测装置及水位监测方法,通过自动化的手段实现实时监测,杜绝信息盲区,保障施工安全。
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水井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模块(1)、吊挂模块(2)和传感模块(3);所述吊挂模块(2)为吊索,所述吊索顶端与所述支撑模块(1)连接、底端与所述传感模块(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井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111)包括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状布设的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12)和第三通孔(1113);所述第二通孔(111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左侧,所述第三通孔(111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下方;所述第一通孔(1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12)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水井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模块(1)、吊挂模块(2)和传感模块(3);所述吊挂模块(2)为吊索,所述吊索顶端与所述支撑模块(1)连接、底端与所述传感模块(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井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组(111)包括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状布设的第一通孔(1111)、第二通孔(1112)和第三通孔(1113);所述第二通孔(111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左侧,所述第三通孔(111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下方;所述第一通孔(1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112)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和所述第三通孔(1113)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限位杆体(12)开设有沿宽度方向布设的第一适配孔(121)和第二适配孔(122);所述第一适配孔(121)和所述第二适配孔(122)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通孔(1111)和所述第三通孔(1113)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水井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组(112)包括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状布设的第四通孔(1121)、第五通孔(1122)和第六通孔(1123);所述第二通孔(1112)位于所述第四通孔(1121)右侧,所述第六通孔(1123)位于所述第四通孔(1121)下方;所述第四通孔(1121)与所述第五通孔(1122)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四通孔(1121)与所述第六通孔(1123)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限位杆体(13)开设有沿宽度方向布设的第三适配孔(131)和第四适配孔(132);所述第三适配孔(131)和所述第四适配孔(132)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四通孔(1121)与所述第六通孔(1123)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水井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所述第一螺栓插接安装在所述第一适配孔(121)和所述第一通孔(1111)内;所述第二螺栓插接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乃浩,张鹏飞,宋立斌,孙强,刘晓磊,毕卫东,孙晓东,孙玉金,张志国,石宇龙,贾琳,宋杨,颜来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烟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