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3239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8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包括:第一L型支架、第二L型支架和第三L型支架,第一L型支架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垂直部,第二L型支架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垂直部,第三L型支架包括第三水平部和第三垂直部,第二水平部上开有多个第一档位孔,第三垂直部上开有多个第二档位孔,第一垂直部连有后防撞梁横梁,第二水平部通过穿过第一档位孔的自攻螺钉与第一水平部连接,第三垂直部通过穿过第二档位孔的自攻螺钉与第二垂直部连接,第三水平部连有后保险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由多个支架和多个自攻螺钉组成,通过传统的结构方案,实现X向/Z向尺寸调节,满足多车型通用,后续新车型开发周期和模具开发成本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


技术介绍

1、随着造车新势力的迅速崛起,汽车行业的开发周期被进一步压缩,价格战也使得整车开发成本捉襟见肘,如何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是现在各车厂竞相追逐的目标。

2、目前车型的后防撞梁一般是塑料或钣金材质,后防撞梁支架设计为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或者铆接组装到后防撞梁横梁上,另一端通过膨胀卡扣或者螺钉、螺栓连接到后保险杠下端,一般根据车型大小,后防撞梁横梁上布置3~5个后防撞梁支架,起到支撑后保险杠的作用。由于受不同车型、不同车系的影响,后保险杠造型和后防撞梁横梁布置位置各有不同,导致后防撞梁支架的x向和z向尺寸都有差异,后防撞梁支架只能专车专用,浪费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

3、因此,亟需一种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实现后防撞梁支架平台化,大大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解决塑料后防撞梁支架通用化问题,实现增效降本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L型支架、第二L型支架和第三L型支架,其中,所述第一L型支架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垂直部,所述第二L型支架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垂直部,所述第三L型支架包括第三水平部和第三垂直部,所述第二L型支架的所述第二水平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档位孔,所述第三L型支架的所述第三垂直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档位孔,所述第一L型支架的所述第一垂直部连接有后防撞梁横梁,所述第二L型支架的所述第二水平部通过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档位孔的自攻螺钉与所述第一L型支架的所述第一水平部连接,所述第三L型支架的所述第三垂直部通过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档位孔的自攻螺钉与所述第二L型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l型支架、第二l型支架和第三l型支架,其中,所述第一l型支架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垂直部,所述第二l型支架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垂直部,所述第三l型支架包括第三水平部和第三垂直部,所述第二l型支架的所述第二水平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档位孔,所述第三l型支架的所述第三垂直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档位孔,所述第一l型支架的所述第一垂直部连接有后防撞梁横梁,所述第二l型支架的所述第二水平部通过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档位孔的自攻螺钉与所述第一l型支架的所述第一水平部连接,所述第三l型支架的所述第三垂直部通过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档位孔的自攻螺钉与所述第二l型支架的所述第二垂直部连接,所述第三l型支架的所述第三水平部连接有后保险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的x向和/或z向的尺寸范围为125mm-2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汽车后防撞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档位孔和/或所述第二档位孔的数量为3-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一柱周飞王建彬
申请(专利权)人:钇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