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切换,特别涉及一种转向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1、水陆两栖车是一种多功能交通工具,其既可在陆地上进行行驶,也可在水面上进行行驶。
2、水陆两栖车中用于陆地行驶和水中行驶的转向控制器不同的,即水陆两栖车在切换不同的行驶方式时,是需要对水陆两栖车的转向控制进行调节才能进行行驶的。
3、但是现在水陆两栖车在对不同的转向控制进行调节时,大多都是电子控制的方式进行调节,但是电子控制的方式受环境以及内部电路的影响,若是电子信号传输不稳定,会导致转向控制无法稳定调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转向切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切换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包括:
3、第一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用于车辆陆地行驶时的转向;
4、第二转向机构,所述第二转向机构用于车辆水上行驶时的转向;
5、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用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103),所述第一活动杆(103)的顶端开设有直线齿槽(102),所述直线齿槽(102)的顶端啮合设置有斜齿轮(101),所述第一活动杆(10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04),所述第一活动杆(10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球头衬套(108),所述第一连接杆(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球头座(109),所述内球头座(109)活动设置于球头衬套(108)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接杆(1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07),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103),所述第一活动杆(103)的顶端开设有直线齿槽(102),所述直线齿槽(102)的顶端啮合设置有斜齿轮(101),所述第一活动杆(10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04),所述第一活动杆(10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球头衬套(108),所述第一连接杆(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球头座(109),所述内球头座(109)活动设置于球头衬套(108)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接杆(1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07),所述第二连接杆(107)的一侧设置有转向节(105),所述转向节(10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条(106),所述第二连接杆(107)与第一连接条(106)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杆(103)外壁套设有壳体(110),所述壳体(11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尘套(111),所述防尘套(111)与球头衬套(108)位置相对,所述壳体(1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罩(112),所述斜齿轮(101)设置于连接罩(112)的内部,所述壳体(110)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挤压螺栓(113),所述挤压螺栓(11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簧(114),所述第一弹簧(114)的顶端设置有挤压座(115),所述挤压座(115)设置于第一活动杆(103)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输出轴(201)、第二连接条(202)和导向罩(205),所述输出轴(20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外螺纹块(203),所述第二连接条(202)的正面开设有内螺纹孔(204),所述外螺纹块(203)的外壁与内螺纹孔(204)的内壁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202)的正面转动设置有第三连接条(206),所述第三连接条(206)的一端与导向罩(205)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导向罩(205)的内壁穿插设置有固定座(207),所述固定座(207)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208),所述第三连接杆(208)的一端且位于固定座(20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叶片(209),所述第三连接杆(208)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万向节(212),所述第一万向节(2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211),所述第四连接杆(2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01)的背面转动连接有第一主轴(302),所述第一主轴(302)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固定环(504),所述第一连接齿轮(505)固定套接于固定环(504)的外壁,所述第一主轴(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万向节(303),所述第二万向节(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杆(304),所述第五连接杆(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万向节(305),所述第三万向节(3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连接杆(306),所述第六连接杆(306)与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万向节(307),所述第四万向节(3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七连接杆(308),所述第七连接杆(308)与斜齿轮(10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向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01)的背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主轴(401),所述第三连接齿轮(508)固定套接于第二主轴(401)的外壁,所述第二主轴(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万向节(402),所述第六万向节(4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八连接杆(400),所述第八连接杆(4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七万向节(403),所述第七万向节(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九连接杆(404),所述第九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宝清,苏岩,窦慧莉,杨卓,邓艳波,黄伟光,吕家庆,袁嘉源,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