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技术_技高网

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2912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自料框中逐个且任意取出接线盒,并将接线盒铺设于翻转平台上;其次构成第一要素;接着构成第二要素,最后,需要安装的一个或多个接线盒逐个满足对应要求的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且由同一个机械手移载并定位于中转平台,以完成单个光伏组件的待安装接线盒的上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视觉检测及结合第一、二要素,不仅能够任意取出接线盒以实施接线盒的无序自动上料,同时充分利用环形传输带的传输和翻转平台的不同角度翻转,在狭小空间内,借助传输速度差顺势翻转或顺势卸载,对接线盒自身冲击小,而且在卸载中能够至少以一侧为基准,方便夹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


技术介绍

1、常规的光伏组件(单玻或双玻)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玻璃盖板、太阳能电池片、下底板、以及安装于上玻璃盖板上的接线盒,其中接线盒包括线圈、位于线圈相对两侧且延伸方向一致的盒体和连接器,也就是说,在上料的过程中,其不仅存在正反之分(盒体),而且还有位置角度要求(线圈是朝左或是朝右),因此,实际加工中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2、1)、接线盒上料中需要进行有序整理,不仅需要多次视觉检测,而且需要进行甄选,因此,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会出现断料概率导致作业中断,影响整体组装效率;

3、2)、若想实现接线盒的翻转,需要采用特有的翻转机构,不仅需要较大操作空间,而且一旦作用在不同位置,其卸载至传输带上的接线盒位置角度不一,不易于后期的夹取操作,同时,一旦出现视觉误判或甄选意外,所供应的接线盒直接进行回料,造成接线盒供应中断,导致停机率较高;

4、3)、一旦同一个光伏组件上需要安装两个或更多个接线盒时,因为供料方式存在供料难度,一般都是逐个进行组装,这样一来,装配效率低,同时在同一个光伏组件的前后装配过程中,不仅存在前后干扰或组装障碍,而且由于安装工况不同导致安装品质的均一性或对齐度很难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采用的上料装置包括供应单元和取料单元,所述供应单元能够逐个且连续向翻转平台供应接线盒,且包括料框组件、供料机器人,其中翻转平台通过翻转部件绕水平方向翻转设置;取料单元包括位于翻转平台下方的环形传输带、自环形传输带上抓取接线盒的机械手、位于翻转平台和环形传输带上方的视觉检测部件以及中控调节组件,且供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首先,自料框中逐个且任意取出接线盒,并将接线盒铺设于翻转平台上,其中接线盒包括线圈、位于线圈相对两侧且延伸方向一致的盒体和连接器;其次,基于视觉检测部件的视觉获取翻转平台上接线盒的正反面信息,操控翻转平台绕水平方向翻转使得接线盒的正反面朝向保持不变且以接线盒的一侧为基准逐步靠拢环形传输带或由翻转平台和环形传输带所形成的传输速度差协作以一侧为基准逐步靠拢环形传输带使得接线盒正反面翻转180度后卸载至环形传输带上,以使得接线盒正反面朝向与上料所需要朝向匹配构成第一要素;接着,由视觉获取环形传输带上线圈的左右朝向信息,机械手自符合第一要素的环形传输带上自适应角度调节的夹持着接线盒,并保持角度不变的左右朝向或左右朝向翻转180度卸载至中转平台,以使得接线盒的线圈左右朝向与上料所需要朝向匹配构成第二要素,最后,需要安装的一个或多个接线盒逐个满足对应要求的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且由同一个机械手移载并定位于中转平台,以完成单个光伏组件的待安装接线盒的上料。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满足第一要素时,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时,接线盒保持当前状态卸载至环形传输带。在小角度的倒料卸载下,接线盒自由滑落至环形传输带。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满足第一要素时,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直角或钝角时,接线盒在翻转和前行的协作中正反面翻转180°并随着环形传输带向前传递。当翻转角度为直角或钝角时,使其下滑过程和前行过程之间有个协作,并借势形成正反面翻转,当然,所谓的直角或钝角,优选钝角(一般120°以内即可),因为对产品有个向前的推动,更有利于翻转,且在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钝角,接线盒贴合翻转平台自由下落并保持向前翻转趋势卸载于环形传输带上。简言之,这种并非是抛出的方式,而是采用借势的方式进行翻转(不仅所需空间小,而且根据翻转角度便于操控,同时顺势而为,非常合理),当然,还有一种实施方式,那就是抛翻,也就是说,接线盒被翻转平台翻转向前排出并在空中翻转后落入环形传输带上(这种方式表面可行,但是抛翻的成功率难以掌控,且存在接线盒内部元件碰撞,同时需要更大的空间)。

6、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翻转平台安装于环形传输带的后端;处于初始状态时,翻转平台与环形传输带表面平行,且形成高度落差。这样有空间形成翻转,而且翻转平台通过沿着所述环形传输带宽度方向延伸的翻转轴转动设置在对应机架上,所述的翻转部件为驱动所述翻转轴转动的动力部件。常规的翻转部件可以采用翻转马达(电机)和带轮传动方式,当然也可以由马达直驱。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环形传输带所形成的传动速度小于接线盒自所述翻转平台卸载的速度。在此速度差的控制下,增加接线盒翻转的成功率,主要原因在于一旦翻转接触的瞬间,若向前速度过快,会导致产品向后倾倒,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翻转的成功率,降低出现供料中断的概率。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满足第二要素时,所采用的机械手具有自适应夹持模式和翻转换向模式,其中进行环形传输带上取料时,结合视觉信息自适应角度变化进行接线盒的夹持;夹持完成后,根据线圈左右朝向信息选择翻转换向模式,保持当前角度或者进行180°转向使得接线盒与上料朝向匹配。简言之,此机械手通过自适应夹持模式和翻转换向模式的自由切换,增加机械手的实用性,进一步便于夹持。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料框采用一个机器人和形成在机器人两侧的分层循环供料以实施自动补位的料框供应。这样能够完成接线盒不中断供料。同时,各分层循环供料的料框入口和料框出口位于同侧且均冒出对应的机架侧边。这样的布局,不仅方便料框的供应操作,而且也便于用户进行料框的补充或回收操作。

10、进一步的,各分层循环供料包括进料辅助工位、上料工位、卸料工位、出料辅助工位、以及监测工位,其中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上下布局,且在监测工位的状态监测下,上料工位能够上下升降运动将进料辅助工位和出料辅助工位相对衔接,所述上料工位空载后,所述进料辅助工位自动向所述上料工位补位供应料框。不仅料框可以循环供应,而且出现接线盒断供的概率低。

11、优选地,各分层循环供料中至少保持一个上料工位位于卸料工位上方。简言之,上料工位中至少有一个保持料框正常供应,进一步降低料框供应中断率。

12、此外,取料单元还包括形成在环形传输带前端的回料斗、位于与回料斗底部且与回料斗相连通的回料盒,其中构成第一要素时,不匹配朝向的接线盒自环形传输带输出端部进行回料和循环供料。

13、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现有接线盒装配供料过程中,接线盒上料中需要进行有序整理,不仅需要多次视觉检测,而且需要进行甄选,因此,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会出现断料概率导致作业中断,影响整体组装效率;同时若想实现接线盒的翻转,需要采用特有的翻转机构,不仅需要较大操作空间,而且一旦作用在不同位置,其卸载至传输带上的接线盒位置角度不一,不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的上料装置包括供应单元和取料单元,所述供应单元能够逐个且连续向翻转平台供应接线盒,且包括料框组件、供料机器人,其中翻转平台通过翻转部件绕水平方向翻转设置;取料单元包括位于翻转平台下方的环形传输带、自环形传输带上抓取接线盒的机械手、位于翻转平台和环形传输带上方的视觉检测部件以及中控调节组件,且供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第一要素时,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时,接线盒保持当前状态卸载至环形传输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第一要素时,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直角或钝角时,接线盒在翻转和前行的协作中正反面翻转180°并随着环形传输带向前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传输带所形成的传动速度小于接线盒自所述翻转平台卸载的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翻转平台安装于环形传输带的后端;处于初始状态时,翻转平台与环形传输带表面平行,且形成高度落差;所述翻转平台通过沿着所述环形传输带宽度方向延伸的翻转轴转动设置在对应机架上,所述的翻转部件为驱动所述翻转轴转动的动力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第二要素时,所采用的机械手具有自适应夹持模式和翻转换向模式,其中进行环形传输带上取料时,结合视觉信息自适应角度变化进行接线盒的夹持;夹持完成后,根据线圈左右朝向信息选择翻转换向模式,保持当前角度或者进行180°转向使得接线盒与上料朝向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料框采用一个机器人和形成在机器人两侧的分层循环供料以实施自动补位的料框供应,其中各分层循环供料的料框入口和料框出口位于同侧且均冒出对应的机架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分层循环供料包括进料辅助工位、上料工位、卸料工位、出料辅助工位、以及监测工位,其中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上下布局,且在监测工位的状态监测下,上料工位能够上下升降运动将进料辅助工位和出料辅助工位相对衔接,所述上料工位空载后,所述进料辅助工位自动向所述上料工位补位供应料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分层循环供料中至少保持一个所述上料工位位于所述卸料工位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单元还包括形成在环形传输带前端的回料斗、位于与回料斗底部且与回料斗相连通的回料盒,其中构成第一要素时,不匹配朝向的接线盒自环形传输带输出端部进行回料和循环供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的上料装置包括供应单元和取料单元,所述供应单元能够逐个且连续向翻转平台供应接线盒,且包括料框组件、供料机器人,其中翻转平台通过翻转部件绕水平方向翻转设置;取料单元包括位于翻转平台下方的环形传输带、自环形传输带上抓取接线盒的机械手、位于翻转平台和环形传输带上方的视觉检测部件以及中控调节组件,且供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第一要素时,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时,接线盒保持当前状态卸载至环形传输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第一要素时,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直角或钝角时,接线盒在翻转和前行的协作中正反面翻转180°并随着环形传输带向前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传输带所形成的传动速度小于接线盒自所述翻转平台卸载的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翻转平台安装于环形传输带的后端;处于初始状态时,翻转平台与环形传输带表面平行,且形成高度落差;所述翻转平台通过沿着所述环形传输带宽度方向延伸的翻转轴转动设置在对应机架上,所述的翻转部件为驱动所述翻转轴转动的动力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平曹瑞
申请(专利权)人:科圣达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