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具体涉及一种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
技术介绍
1、常规的光伏组件(单玻或双玻)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玻璃盖板、太阳能电池片、下底板、以及安装于上玻璃盖板上的接线盒。
2、目前,接线盒包括线圈、位于线圈相对两侧且延伸方向一致的盒体和连接器,也就是说,在上料的过程中,其不仅存在正反之分(盒体),而且还有位置角度要求(线圈是朝左或是朝右),因此,在接线盒自动上料中会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3、1)接线盒上料中需要进行有序整理,不仅需要多次视觉检测,而且需要进行甄选,因此,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会出现断料概率导致作业中断,影响整体组装效率;
4、2)若想传输带上进行翻转,需要采用特有的翻转机构,不仅需要较大操作空间,而且卸载至传输带上的接线盒位置角度不一,不易于后期的夹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包括与翻转平台对接的转载输送带;位于所述翻转平台和转载输送带上方的视觉检测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平台翻转卸料的翻转部件;能够自所述转载输送带上转载接线盒的转载机械手;以及与所述视觉检测部件、翻转部件、转载机械手相连通的中控部件,其中所述转载输送带和所述翻转部件之间基于所述视觉检测部件所反馈接线盒正反面信息,保持接线盒当前状态卸载或者由翻转部件和转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转载输送带所形成的传动速度小于接线盒自翻转平台卸载的速度。在此速度控制下,增加接线盒翻转的成功率,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旦翻转接触的瞬间,若向前速度过快,会导致产品向后倾倒,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翻转的成功率,降低出现供料中断的概率。同时,转载输送带除了传输和协助卸载接线盒,还有另一个技术目的,就是在翻转卸载中,接线盒一般是以一侧(要么是盒体,要么是连接器)与转载输送带全部接触后才会逐渐脱离的,因此,能够基本校准卸载后接线盒的位置状态,这样才方便后期的夹持转载。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时,接线盒保持当前状态卸载至转载输送带;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直角或钝角时,接线盒在翻转和前行的协作中180°正反面调节并随着转载输送带向前传递。在小角度的倒料卸载下,接线盒自由滑落至转载输送带;当翻转角度为直角或钝角时,使其下滑过程和前行过程之间有个协作,并借势形成正反面翻转,当然,所谓的直角或钝角,优选钝角(一般120°以内即可),因为对产品有个向前的推动,更有利于翻转,即,接线盒贴合翻转平台自由下落并保持向前翻转趋势卸载于转载输送带上。简言之,这种并非是抛出的方式,而是采用借势的方式进行翻转(不仅所需空间小,而且根据翻转角度便于操控,同时顺势而为,非常合理),当然,还有一种实施方式,那就是抛翻,也就是说,接线盒被翻转平台翻转向前排出并在空中翻转后落入转载输送带上(这种方式表面可行,但是抛翻的成功率难以掌控,且存在接线盒内部元件碰撞,同时需要更大的空间)。
6、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翻转平台通过沿着转载输送带宽度方向延伸的翻转轴转动设置在对应机架上,翻转部件为驱动翻转轴转动的动力部件。
7、优选地,在翻转平台相对两侧还设有护栏,且护栏延伸至转载输送带的侧上方。
8、优选地,翻转平台安装于转载输送带的后端;处于初始状态时,翻转平台与转载输送带表面平行,且形成高度落差。这样有空间形成翻转,而且翻转平台通过沿着所述转载输送带宽度方向延伸的翻转轴转动设置在对应机架上,所述的翻转部件为驱动所述翻转轴转动的动力部件。常规的翻转部件可以采用翻转马达(电机)和带轮传动方式,当然也可以由马达直驱。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转载机械手包括与盒体匹配的夹爪、驱动所述夹爪夹持或张开的动力器、以及驱动所述夹爪和动力器一起绕着竖直方向转动的调节马达,其中所述调节马达具有线圈朝向旋转模式和盒体自适应角度夹取模式,当进行盒体夹取时,所述调节马达选择自适应角度夹取模式以夹持盒体;当盒体被夹取后,若线圈朝向与之相反,所述调节马达切换线圈朝向旋转模式并以180°为旋转周期以使得接线盒的线圈朝向与上料朝向匹配。
1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视觉检测部件包括位于对应机架顶部的视觉相机、图像处理器,其中所述视觉相机获取照片信息,所述图像处理器分析图片中接线盒正反面朝向和线圈朝向信息,并控制所述翻转部件和所述转载机械手动作。
11、此外,转载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转载输送带输出端部并能够自动收集回料的回料部件,其中若转载输送带上出现与上料所需朝向无法匹配的接线盒由所述转载输送带直接传递至回料部件。
12、优选地,回料部件包括与所述转载输送带端部对接的衔接料斗、接料抽屉,其中所述衔接料斗上下倾斜设置,且上端部位于所述转载输送带的输出端前方、下端部向所述转载输送带的底部延伸并与所述接料抽屉对接。衔接料斗靠近转载输送带设置,且与转载输送带的输送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30°。避免存在过高的落差,降低不匹配接线盒回料中冲撞损坏率。进一步的,在衔接料斗上还设有震动器,其中震动器增加回料的顺畅度。
13、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现有接线盒的转载中,不仅进行有序整理,而且需要多次视觉检测和甄选,因此,操作繁琐,而且还会出现断料概率导致作业中断,影响整体组装效率;同时若想传输带上进行翻转,需要采用特有的翻转机构,不仅需要较大操作空间,而且卸载至传输带上的接线盒位置角度不一,不易于后期的夹取操作等等不足,而本专利技术对转载单元的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巧妙地解决了现有结构的各种不足。采用该转载单元后,首先,由取料机械手自供料工位取出接线盒并送至翻转平台,同时视觉检测部件获取接线盒正反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翻转平台开始翻转卸料,将与盒体正反方向与上料所需方向匹配至转载输送带上,接着由转载机械手夹持,此时,再由视觉检测部件获取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获知线圈的朝向,一旦朝向相反,直接由机械手自转180°换向形成供料和上料朝向匹配,以完成接线盒的供料,因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基于任意取出接线盒的前提下,由视觉检测和先后进行接线盒正反面及线圈朝向的识别及匹配操作,完成无序上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转载输送带的传输和翻转平台的不同角度翻转,在狭小空间内,借助传输速度差顺势翻转或顺势卸载,对接线盒自身冲击小,而且在卸载中能够至少以一侧为基准,方便后续的夹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所述接线盒包括线圈、位于线圈相对两侧且延伸方向一致的盒体和连接器,其中盒体自身有安装正反面,线圈具有左右朝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单元包括与翻转平台对接的转载输送带;位于所述翻转平台和转载输送带上方的视觉检测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平台翻转卸料的翻转部件;能够自所述转载输送带上转载接线盒的转载机械手;以及与所述视觉检测部件、翻转部件、转载机械手相连通的中控部件,其中所述转载输送带和所述翻转部件之间基于所述视觉检测部件所反馈接线盒正反面信息,保持接线盒当前状态卸载或者由翻转部件和转载输送带所形成的传输速度差协作进行接线盒180°正反面调节,以将接线盒正反面朝向与上料所需朝向匹配的卸载至所述转载输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输送带所形成的传动速度小于接线盒自所述翻转平台卸载的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时,接线盒保持当前状态卸载至转载输送带;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直角或钝角时,接线盒在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通过沿着所述转载输送带宽度方向延伸的翻转轴转动设置在对应机架上,所述翻转部件为驱动所述翻转轴转动的动力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平台相对两侧还设有护栏,且护栏延伸至转载输送带的侧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安装于所述转载输送带的后端;处于初始状态时,翻转平台与转载输送带表面平行,且形成高度落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机械手包括与盒体匹配的夹爪、驱动所述夹爪夹持或张开的动力器、以及驱动所述夹爪和动力器一起绕着竖直方向转动的调节马达,其中所述调节马达具有线圈朝向旋转模式和盒体自适应角度夹取模式,当进行盒体夹取时,所述调节马达选择自适应角度夹取模式以夹持盒体;当盒体被夹取后,若线圈朝向与之相反,所述调节马达切换线圈朝向旋转模式并以180°为旋转周期以使得接线盒的线圈朝向与上料朝向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部件包括位于对应机架顶部的视觉相机、图像处理器,其中所述视觉相机获取照片信息,所述图像处理器分析图片中接线盒正反面朝向和线圈朝向信息,并控制所述翻转部件和所述转载机械手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转载输送带输出端部并能够自动收集回料的回料部件,其中若所述转载输送带上出现与上料所需朝向无法匹配的接线盒由所述转载输送带直接传递至所述回料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料部件包括与所述转载输送带端部对接的衔接料斗、接料抽屉,其中所述衔接料斗上下倾斜设置,且上端部位于所述转载输送带的输出端前方、下端部向所述转载输送带的底部延伸并与所述接料抽屉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所述接线盒包括线圈、位于线圈相对两侧且延伸方向一致的盒体和连接器,其中盒体自身有安装正反面,线圈具有左右朝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单元包括与翻转平台对接的转载输送带;位于所述翻转平台和转载输送带上方的视觉检测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平台翻转卸料的翻转部件;能够自所述转载输送带上转载接线盒的转载机械手;以及与所述视觉检测部件、翻转部件、转载机械手相连通的中控部件,其中所述转载输送带和所述翻转部件之间基于所述视觉检测部件所反馈接线盒正反面信息,保持接线盒当前状态卸载或者由翻转部件和转载输送带所形成的传输速度差协作进行接线盒180°正反面调节,以将接线盒正反面朝向与上料所需朝向匹配的卸载至所述转载输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输送带所形成的传动速度小于接线盒自所述翻转平台卸载的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时,接线盒保持当前状态卸载至转载输送带;所述翻转平台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直角或钝角时,接线盒在翻转和前行的协作中180°正反面调节并随着转载输送带向前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通过沿着所述转载输送带宽度方向延伸的翻转轴转动设置在对应机架上,所述翻转部件为驱动所述翻转轴转动的动力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序型接线盒的转载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平台相对两侧还设有护栏,且护栏延伸至转载输送带的侧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平,赵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科圣达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