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全自动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870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22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轴套全自动线,涉及轴套加工下料领域,支架的顶端面上安装有电动机A,电动机A的底端设置有输出轴,该输出轴位于支架中所开设的纵向槽内,解决了现有的轴套全自动线无法实现与对于批量的轴套进行自动化的工序转移操作,需要依靠人工手动对于批量的轴套进行摆放,进而会导致轴套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可以沿着支撑座进行纵向移动的推板和夹板,夹板一般状态下时可以通过利用弹簧件的夹持作用下来对于轴套本体进行夹持限位,并且在当轴套进行下料时,可以通过对于电磁铁进行通电来实现对于推板以及夹板进行吸附限位,使得轴套失去限位可以自动化的下料布散作业,进而达到提高布散精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轴套加工下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套全自动线


技术介绍

1、轴套是套在转轴上的筒状机械零件,是滑动轴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轴套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而与轴采用间隙配合,而轴承在进行全自动加工作业时,加工完成后,需要对于轴承在不同工序之间进行流转或进行包装作业,而现有的轴套全自动线无法实现与对于批量的轴套进行自动化的工序转移操作,需要依靠人工手动对于批量的轴套进行摆放,进而会导致轴套的生产效率低下。

2、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技术,特再提供一种轴套全自动线,用于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轴套全自动线,解决了现有的轴套全自动线无法实现与对于批量的轴套进行自动化的工序转移操作,需要依靠人工手动对于批量的轴套进行摆放,进而会导致轴套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轴套全自动线,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套全自动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内部开设有纵向槽,且支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1),连接板(101)与支架(1)为垂直设置,且连接板(101)共设有两处,两处连接板(101)呈对向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左右两侧面位置,两处连接板(101)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为安装孔(102),且支架(1)的顶端面上安装有电动机A(103),电动机A(103)的底端设置有输出轴,该输出轴位于支架(1)中所开设的纵向槽内,且电动机A(103)的底端输出轴上安装有丝杆A(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套全自动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套全自动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内部开设有纵向槽,且支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1),连接板(101)与支架(1)为垂直设置,且连接板(101)共设有两处,两处连接板(101)呈对向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左右两侧面位置,两处连接板(101)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为安装孔(102),且支架(1)的顶端面上安装有电动机a(103),电动机a(103)的底端设置有输出轴,该输出轴位于支架(1)中所开设的纵向槽内,且电动机a(103)的底端输出轴上安装有丝杆a(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套全自动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a(104)与电动机a(103)共同组成了驱动结构,且支架(1)前端所开设的纵向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块(2),连接块(2)的内部开设有与丝杆a(104)相匹配的螺孔,且电动机a(103)与丝杆a(104)共同组成了对于连接块(2)的上下移动结构,且连接块(2)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导动架(201),导动架(201)的主体为前端单向开口的u型结构,且导动架(201)的后侧面上安装有电动机b(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套全自动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b(202)共设有两处,且两处电动机b(202)呈直线阵列安装在导动架(201)后端面的左右两侧位置,两处电动机b(202)的前端输出轴上均安装有丝杆b(203),丝杆b(203)共设有两处,且两处丝杆b(203)分别位于导动架(201)中两处纵向构件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震奇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强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