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智来专利>正文

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2677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护理床。构成该护理床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有床架、设置于床架架面上并由销轴活动连接的背位床面、臀位床面和置于床架架面外侧的腿部床面,在所述的背位床面的下面设置有与所述的床架连接、且带有控制机构的升降机构,在所述的背位床面与所述的床架之间设置有可通过所述的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的定位机构。该护理床不仅能够实现坐卧、平卧的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任意角度的半躺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护理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坐卧、半躺卧和平卧 等功能的护理床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中所使用的护理床的结构包括有床架,在该床架上设置有由销轴连接 的背位床面、臀位床面和腿位床面等;其中背位床面和腿位床面分别与床架之间设置有气 弹簧、带有助力弹簧的助力支杆及控制气弹簧的控制手柄。当需要调节背位床面和臀位床 面间的角度以便病人躺下或坐起时,转动头位控制手柄使得气弹簧将背位床面围绕背框销 轴升起或降落,而带有助力弹簧的助力支杆起到辅助作用,使用十分方便。但是当气弹簧出 现故障或者病人体重较重时,气弹簧、带有助力弹簧的助力支杆不能支起背位床面,使得病 人不能实现坐卧或半躺卧,因此该结构的护理床显然不能够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坐卧、半躺卧和平卧等功能的护理床。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床架、设置于床架架面上 并由销轴活动连接的背位床面、臀位床面和置于床架架面外侧的腿部床面,在所述的背位 床面的下面设置有与所述的床架连接、且带有控制机构的升降机构,在所述的背位床面与 所述的床架之间设置有可通过所述的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的定位机构。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的背位床面连接、另一端通过带有制动机构的转 片与所述的床架连接的转杆,所述的制动机构通过拉线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的转片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制动机构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定位杆,在 制动状态下,所述的定位杆插入所述的定位孔内,在转动状态时,所述的定位杆从所述的定 位孔内抽出;在所述的转片上设置有定位齿,所述的制动机构包括带有复位弹簧且带有与所述 的的定位齿匹配的止动齿,在制动状态下,所述的定位齿与所述的止动齿处于啮合状态,在 转动状态时,所述的定位齿与所述的止动齿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的臀位床面在纵向由销轴连接的两部分构成,所述的背位床面和纵向由两部 分构成的臀位床面为沿纵向中心轴分为左右两部分,上述分成的左右两部分的背位床面之 间和左右两部分的臀位床面之间均采用销轴活动连接;在臀位床面与床架间设置第一升降 控制机构。本技术所提供的护理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有床 架、设置于床架架面上并由销轴活动连接的背位床面、臀位床面和置于床架架面外侧的腿 部床面,在所述的背位床面的下面设置有与所述的床架连接、且带有控制机构的升降机构,在所述的背位床面与所述的床架之间设置有可通过所述的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的定位机构, 当病人需要半躺卧时,通过带有控制机构的升降机构,将背位床面调整到合适位置,然后定 位机构将背位床面定位,防止了由于病人压力过大而造成背位床面下沉,当需要躺卧、改变 半躺卧角度或坐卧时,通过控制机构打开定位机构,开启升降机构将背位床面转动合适位 置,然后关闭定位机构;其二,由于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的背位床面连接、另一 端通过带有制动机构的转片与所述的床架连接的转杆,所述的制动机构通过拉线与所述的 控制机构连接,使用更加方便;其三,由于所述的臀位床面在纵向由销轴连接的两部分构 成,所述的背位床面和纵向由两部分构成的臀位床面为沿纵向中心轴分为左右两部分,上 述分成的左右两部分的背位床面之间和左右两部分的臀位床面之间均采用销轴活动连接; 在臀位床面与床架间设置第一升降控制机构,病人翻身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述护理床的床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种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种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定位机构的转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述护理床的侧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护理床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床架1、设置 于床架1的架面上并由销轴活动连接的背位床面2、臀位床面3和置于床架1的架面外侧的 腿部床面4,在背位床面2的下面设置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分别与床架1和背位床面 2连接,、升降机构5带有控制机构6,升降机构5采用气弹簧,控制机构6为控制杆,在背位 床面2与床架1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7,定位机构7通过控制机构6控制其开合。当病人需 要半躺卧时,按压控制机构6,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将背位床面2调整到合适位置,然后定位 机构7将背位床面2定位,防止了由于病人压力过大而造成背位床面2下沉,当需要躺卧、 改变半躺卧角度或坐卧时,通过控制机构6打开定位机构7,开启升降机构5将背位床面2 转动合适位置,然后关闭定位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定位机构7可以采用一端与背位床面2连接、另一端与床架1 连接的转杆71,在转杆71上设置有转片72,在转片72上带有制动机构73,制动机构73通 过拉线74与控制机构6连接。这样,通过控制机构6控制制动机构73,制动机构73将转片 72固定,此时,背位床面2不能转动,当需要调整背位床面2的倾斜角度时,通过控制机构6 控制制动机构73与转片72分离,此时,背位床面2能自由转动。当然,定位机构7也可以 采用其他机构,只要能够将背位床面2定位即可。如图4和图5所示,在转片72上设置有定位孔77,制动机构73包括带有复位弹簧 75的定位杆76,定位杆76与拉线74连接,在制动状态下,定位杆76插入定位孔77内,在 转动状态时,定位杆76从定位孔77内抽出。如图3所示,在转片72上设置有定位齿78,制动机构73包括带有复位弹簧79且 带有与定位齿78匹配的止动齿80,在制动状态下,定位齿78与止动齿80处于啮合状态,在 转动状态时,定位齿78与止动齿80处于分离状态。如图2和图6所示,背位床面2纵向由销轴21连接的两部分22、23,臀位床面3纵 向由销轴31连接的两部分32、33,,上述分成的左右两部分的背位床面和左右两部分的臀 位床面之间均采用销轴34活动连接,在臀位床面3与床架1间设置第一升降控制机构8。 这样,可以很方便的翻身。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说明,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技术护理床相同,就落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护理床,包括有床架、设置于床架架面上并由销轴活动连接的背位床面、臀位床面和置于床架架面外侧的腿部床面,在所述的背位床面的下面设置有与所述的床架连接、且带有控制机构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背位床面与所述的床架之间设置有可通过所述的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的定位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的背位 床面连接、另一端通过带有制动机构的转片与所述的床架连接的转杆,所述的制动机构通 过拉线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片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制 动机构包括带有复位弹簧的定位杆,在制动状态下,所述的定位杆插入所述的定位孔内,在 转动状态时,所述的定位杆从所述的定位孔内抽出。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片上设置有定位齿,所述的制 动机构包括带有复位弹簧且带有与所述的的定位齿匹配的止动齿,在制动状态下,所述的 定位齿与所述的止动齿处于啮合状态,在转动状态时,所述的定位齿与所述的止动齿处于 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护理床,包括有床架、设置于床架架面上并由销轴活动连接的背位床面、臀位床面和置于床架架面外侧的腿部床面,在所述的背位床面的下面设置有与所述的床架连接、且带有控制机构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背位床面与所述的床架之间设置有可通过所述的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的定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来林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林智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