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延位减压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916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延位减压床,包括床架,腰部床板,与腰部床板相邻的背部床板,升降背部床板的推杆,背部床板的下部设有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该装置是在床架上设有导轨,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或者是在床架上设有滑杆,滑杆上滑动配合有滑套,床板与滑块或滑套间由支承连接,支承或背部床板与床架间由支承连杆连接。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预留有35mm的间距。在背部床板上升状态下,该自延位床板装置的动作使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其增幅为35mm~135mm。从而,使躺在床上的使用者的腰腹部位有一个缓冲的空间而舒展,减少了腰腹部的挤压力而感到更舒适一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床头可以升降的床,尤其是一种背部床板可延位的自延位减压床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床头可自动升降的床,还没有一种自延位减压床。申请号为 01201618.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床,由床头、床架、床尾、 创腿、床板组成。所述的床板由床头板和床身板组成,床头板和床身板通过铰链连 接,床头板接近床头部分与床头的两个床腿间连接有升降臂,升降臂通过压力输送 管与压縮泵相连,压縮泵的电源开关安装在床沿上。床头板能在升降臂的驱动下抬 高或降低,能充分满足人们卧床时抬高或降低上身及头部的要求,是一种具有应用 前景的新产品。申请号为03223358.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压式自动调整升降床, 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板铰接在床架上,床板的底部设有限位架,插销分别穿过活动 触件、支承件,与限位架铰接在一起,栓轴穿过气压杆一端铰接在床架的定位架上, 气压杆的触头穿过限位架上支承件的通孔朝向活动触件,活动触件的另一端上设有 启动装置。上述现有技术中,床头虽然可以升降,但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多为铰接,没 有间距,更不能在背部床板升降时使背部床板移位,使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的 间距逐渐增大,因此,当背部床板上升时,躺在床上的使用者,如普通人或病人在 腰腹部产生压力,感到很不舒适,研发一种可使背部床板延位的自延位减压床是很 必要的。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延位减压床,在 背部床板升降时,使躺在床上的使用者的腰腹部有一个缓冲的空间而舒展,减小腰 腹部的挤压力而感到舒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自延位减压床,包括床架,腰部床板,与腰部床板相邻的背部床板,升降背部床板的推杆,其特征 在于所述背部床板的下部设有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预 留有35mm的间距,在背部床板上升状态下,该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的动作使背部床 板与腰部床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其增幅为35mm 135mm。所述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为设置在背部床板下部两侧相对称的滑块式结构,该滑 块式结构包括固定在床架上的导轨,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滑块铰接有支承,该 支承与背部床板固定连接,该背部床板与床架之间设有支承连杆,该支承连杆的一 端与支承或背部床板铰接,支承连杆的另一端与床架铰接。所述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为设置在背部床板下部两侧相对称的滑套式结构,该滑 套式结构包括滑杆,该滑杆的两端通过滑杆固定铁与床架形成固定连接,滑杆上滑 动配合有滑套,滑套通过支承与床架形成固定连接,该背部床架与床架之间设有支 承连杆,该支承连杆的一端与支承或背部床板铰接,支承连杆的另一端与床架铰接。所述导轨的长度大于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的间距的最大增幅。所述滑杆两端部的滑杆固定铁之间的滑杆长度大于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的 间距的最大增幅。所述推杆推动背部床板呈倾斜状的倾斜度为0° 75°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本专利技术在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预留有35皿的间 距,在背部床板的下部设有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可使背部床板自动延位。当推杆 推动背部床板上升或下降的同时,该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中、与导轨滑动配合的滑 块可自由地沿着导轨前后滑动,或者与滑杆滑动配合的滑套可自由地沿着滑杆前后 滑动,而使背部床板延位。背部床板上升的倾斜度可从0°到75°自由增加,与此 同时,背部床板随着延位,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的间距也逐渐增大,增幅为 35mm 135mm,从而使躺在床上的使用者,如普通人或病人腰腹部位有一个缓冲的空 间而舒展,减小了腰腹部位的挤压力而感到更舒适一些。与此相反,背部床板下降 的倾斜度可从75°到0°自由减小,背部床板与腰部床板之间的间距则从135mm 35mm减小,直至恢复平躺位。背部床板的倾斜度可视使用者的喜好自由选择。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延位减压床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背部床板上升时滑块沿导轨移动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自延位减压床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自延位减压床的结构包括床架1,腰部床板2 ',与腰部床板2'相邻的背部床板2,升降背部床板2的推杆7,主要特征是在 所述背部床板2的下部设有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10,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 间预留有35mm的间距,在背部床板2上升状态下,即所述推杆7推动背部床板2呈 倾斜状的倾斜度为0。 75°的时候,该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的动作使背部床板2与 腰部床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其增幅为35mm 135mm。本专利技术自延位减压床的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10有两种实施方式,为了描述方便, 图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定义为前部,箭头A的尾部方向定义为后部。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10为设置在背 部床板2下部两侧相对称的滑块式结构,该滑块式结构包括固定在床架1上的导轨3, 导轨3上滑动配合有滑块4,因此,滑块4装置在导轨3上自由滑动,使背部床板2 在上升时同时沿着导轨3从前部向后部移动。滑块4铰接有支承5,该支承5与背部 床板2固定连接,该背部床板2与床架之间设有支承连杆6,该支承连杆6的一端与 支承5或背部床板2铰接,支承连杆6的另一端与床架1铰接。设计时,所述导轨3 的长度大于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的间距的最大增幅,即导轨3的长度大于 135mm,换句话说,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的间距的最大增幅小于导轨3的长 度,当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的间距的增幅达到最大值135mm时,保证滑块 4不会滑出导轨3。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IO为设置在背部床板 2下部两侧相对称的滑套式结构,该滑套式结构包括滑杆3',该滑杆3'的两端通 过滑杆固定铁5'与床架l形成固定连接,滑杆3'上滑动配合有滑套4',因此, 滑套4'套装在滑杆3'上自由滑动,使背部床板2在上升时同时沿着滑杆从前部向 后部移动。滑套4'通过支撑5与床架1形成固定连接,该背部床板2与床架1之间 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结构,同样设有支承连杆6,该支承连杆6的一端与支 承5或背部床板2铰接,支承连杆6的另一端与床架1铰接。设计时,所述滑杆3 '两端部的滑杆固定铁5'之间的滑杆长度大于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的间 距的最大增幅,换句话说,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的间距的最大增幅小于滑杆3'两端部的滑杆固定铁5'之间的滑杆长度,以保证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 之间的间距的增幅达到最大值135mm。本专利技术自延位减压床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推杆7推动背部床板2上升时,滑块4 沿着导轨3或者滑套4'沿着滑杆3'从前部向后部移动,背部床板2上升的倾斜度 可从0度到75度自由增加,同时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相应增幅为35mm 135mm,因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间距的增大,躺在床上 的使用者,如普通人或病人腰腹部位因有一个缓冲的空间而舒展,减小了腰腹部位 的挤压力。因支承5与支承连杆6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延位减压床,包括床架(1),腰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相邻的背部床板(2),升降背部床板(2)的推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床板(2)的下部设有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10),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预留有35mm的间距,在背部床板(2)上升状态下,该自延位活动床板装置的动作使背部床板(2)与腰部床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其增幅为35mm~13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健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厚福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