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2045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06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整体结构性能目标;S2确定屈服段可更换连梁布置方案;S3屈服段可更换连梁刚度计算;S4非屈服段连接梁和预埋型钢的强度验算;验算屈服段可更换连梁抗弯承载力或抗剪承载力;S5验算屈服段可更换连梁稳定性;S6设计屈服段可更换连梁和非屈服段连接梁之间的连接方式;S7设置屈服段可更换连梁恢复力模型及屈服位移;S8进行结构弹塑性分析;S9验算结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更换连梁能够在较大地震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耗能,且残余变形可控制,层间位移角小于传统结构,且采用可拆卸连接能够实现震后快速更换,实现结构功能快速完全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震后修复,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结构遭受强烈地震作用后可能会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或震后损失修复的费用大、不经济,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有时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基于此,“可恢复功能”的设计理念被提出,它是指地震后不需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恢复使用功能的结构,帮助人们在震后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剪力墙作为高层及超高层结构的主要抗侧力及承重构件,在地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剪力墙结构震后难以修复。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带有可更换连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用设计方法,应用可更换连梁实现剪力墙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提供新结构的性能目标和设计流程,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结构功能回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剪力墙结构的震后可恢复性,降低修复的难度和经济损失,为可更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更换连梁结构包括屈服段可更换连梁和非屈服段连接梁,所述屈服段可更换连梁的两端均固定有端板,所述非屈服段连接梁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非屈服段连接梁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梁体内设有预埋型钢,所述预埋型钢顶面和底面均固定有多个栓钉,所述屈服段可更换连梁的两个所述端板与两个所述非屈服段连接梁的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非屈服连接梁相对所述螺栓的梁体内设有预埋套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非屈服段连接梁的弯矩设计值Mn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连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更换连梁结构包括屈服段可更换连梁和非屈服段连接梁,所述屈服段可更换连梁的两端均固定有端板,所述非屈服段连接梁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非屈服段连接梁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梁体内设有预埋型钢,所述预埋型钢顶面和底面均固定有多个栓钉,所述屈服段可更换连梁的两个所述端板与两个所述非屈服段连接梁的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非屈服连接梁相对所述螺栓的梁体内设有预埋套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非屈服段连接梁的弯矩设计值mn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对屈服段可更换连梁的构件类型进行判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连梁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屈服段可更换连梁为剪切屈服型构件时,其抗弯承载力大于其抗剪承载力对应的弯矩值,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高帅董金爽陈聪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