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驱动装置及光学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2035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实施方式1的叶片驱动装置(1)设有:具有开口(12)和滑槽(15)的基板(10);用来调节开口(12)的开口量的叶片(20);用于将电磁致动器(60)的动力通过滑槽(15)传递给叶片(20)的传动件(30);该传动件(30)包括:可转动的臂部件(40);和接合件(50),其在滑槽(15)中移动,并在外部冲击的作用下与滑槽(15)的内表面压力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叶片驱动装置及光学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知一种在相机等中使用的叶片驱动装置,该叶片驱动装置包括作为驱动源的致动器;用于传递致动器的驱动力的传动件;叶 片,传动件将该动力传递给该叶片(参见专利文献O。这样的致动器包 括转子、向转子施加磁力的定子、线圈和线圈架。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5-34170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近来,随着叶片驱动装置尺寸的减小,致动器的尺寸也减小了。为 此,转子的制动转矩趋于减小。然而,当制动转矩比较小时,由于外部 施加的冲击,转子可能转动而使叶片偏移其预期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其可防止由 于外部施加冲击而导致的叶片偏移。解决问题的手段上述目的可通过一种叶片驱动装置来完成,该叶片驱动装置的特征 在于包括开口和滑槽的板;调节该开口的开口量的叶片;通过所述滑槽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所述叶片的传动件,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转动的臂部件;以及接合件,其协同所述臂部件的转动与所述滑槽的内 表面接触地滑动,并在外部冲击下与该滑槽的内表面压力接触。当外部施加冲击时,传动件的接合件与滑槽的内表面压力接触。这 使得滑动阻力增加,因而抑制传动件偏离其预期位置。从而,由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导致的叶片偏移被抑制。在上述结构中,接合件可设置成与臂部件分开,并协同臂部件的转 动与滑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因为接合件设置成与臂部件分开并与滑 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接合件由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与滑槽的内表面 可靠地压力接触。这样抑制了叶片的偏移。在上述结构中,臂部件可包括用于夹持该接合件并且一端部为分叉 形状的夹持部,接合件可包括具有突起形状的被夹持部夹持的被夹持部。 采用如此结构,可确保接合件可靠地与滑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在上述结构中,臂部件可弯曲以使接合件与滑槽的内表面压力接触。 釆用如此结构,由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臂部件弯曲并与滑槽的内表面压 力接触。这样确实地抑制了叶片的偏移。在上述结构中,臂部件可包括狭窄部,该狭窄部用于使所述臂部件 沿该臂部件的转动方向弯曲。在上述结构中,叶片可直接连接到接合件。在上述结构中,接合件可包括多个与滑槽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的销。上述目的也可由包括所述叶片驱动装置的光学设备来实现。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其防止由 于外部施加的冲击而导致的叶片偏移。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示出的传动件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5A和5B是臂部件和接合件的正面图; 图6是传动件的功能的说明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剖面图;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传动件的周边的放大图IO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传动件的正面图;并且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传动件的功能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给出如下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和图2是根据第一 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 置1包括具有开口 12的板10;具有开口 22的叶片20,其用于减小开 口 12的开口量;传动件30;和电磁致动器60。另外,图1是从布置电 磁致动器60的一侧观察的叶片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从布置叶片 20的一侧观察的叶片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并且,图1示出被部分切除 的板IO。图2示出被部分切除的叶片20。传动件30将驱动力从电磁致动器60传递到叶片20。具体地说,转 子61旋转使传动件30转动,从而使叶片20摆动,而且,如下文所述, 传动件30包括个两部件臂部件40和接合件50。在板10中形成有弧形 滑槽15。协同臂部件40的转动,接合件50在滑槽15中移动,同时与滑 槽15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电磁致动器60包括被形成在板10上的轴16可旋转地支撑的转子 61;定子62,其产生定子62和转子61之间的磁吸力和磁斥力;由合成 树脂制成并附接在定子62的臂部上的线圈架63;缠绕在线圈架63周围 并用于激励定子62的线圈64。另外,板10形成有用于减小电磁致动器 60厚度的减厚孔19。协同转子61的转动,叶片20在退回位置和交叠位置之间移动,其 中退回位置是叶片20从开口 12退回的位置,交叠位置是叶片20与开口 12重叠的位置。此外,如图2所示,叶片20与两个连接销58a和58b直接连接。具体地说,连接销58a和58b分别与形成在叶片20中的两个接 合孔接合。另外,图2示出部分切除的叶片20,以便看见另一连接销58a。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的剖面图。图4是图1 所示的传动件30的周边的放大图。图5A是臂部件40的正面图。图5B 是接合件50的正面图。如上所述,传动件30包括均由合成树脂制成的 臂部件40和接合件50。臂部件40包括圆筒部41;从圆筒部41径向 向外延伸的臂部42;形成在臂部42的端部且呈分叉形状的夹持部44。 圆筒部41装配在转子61上,从而使臂部件40随着转子61转动。接合件50包括从正面看呈菱形的基部56;形成在基部56的一个 表面上的被夹持销(被夹持部)54;形成在基部56的另一表面上的两个 连接销58a和58b。被夹持销54呈圆柱状。被夹持销54的侧表面被夹持 部44所夹持。这样,接合件50被臂部件40所支撑。另外,被夹持销54 呈圆柱状从而可被夹持成相对于臂部件40可旋转。连接销58a和58b以 给定的间隔沿滑槽15的延伸方向排列,并直接与叶片20连接。接下来,描述向叶片驱动装置1施加外部冲击的情况。另外,术语"外 部施加冲击"的意思是,例如,配备有叶片驱动装置1的光学设备掉落的 情况,而不包括由于电磁致动器60的工作向叶片20或传动件30施加冲 击的情况。图6是传动件30的功能的说明图。另外,臂部件40在图6 中被省略。例如,假设冲击被施加到停止在图6所示位置的转子61上。 当电磁致动器60驱动时,协同臂部件40的转动,夹持部44使接合件50 与滑槽15的内表面接触地滑动。当上述冲击被施加到接合件50时,施 加到叶片20的外力使接合件50与滑槽15的内表面压力接触。也就是说, 连接销58a和58b与滑槽15的内表面压力接触。施加外力,以使接合件 50绕滑槽15中的连接销58a或58b转动。接合件50的转动中心可能基 于叶片20的位置而改变。图6示出施加外力使接合件50绕连接销58a 沿顺时针方向R转动的情况。如图6所示,当施加这种外力时,连接销58b趋于以连接销58a为 中心沿方向Rb移动。然而,连接销58b与滑槽15的内表面压力接触。 具体地说,连接销58b用于使滑槽15的靠近转子61侧的内表面伸展。6这样,当接合件50趋于绕连接销58a转动时,连接销58b对滑槽15的 内表面施加力,因此增加了连接销58b与滑槽15的滑动阻力。这同样适 用于施加外力使接合件50绕连接销58b逆时针转动的情况。滑动阻力增 加,使得即使在对接合件50施加外力时,接合件50保持在其位置处并 防止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长转换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波光源,射出基波; 波长转换元件,将来自所述基波光源的基波转换为转换波光; 一对基波反射面,反射所述基波,以便规定以不同角度通过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多个基波光路;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波长转换效率 ,以使在所述一对基波反射面之间指向不同方向的所述多个基波光路中指定的基波光路的波长转换效率为最高,其中, 所述一对基波反射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反射面,为让所述转换波光透过的输出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满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