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耳极柱连接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567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极耳极柱连接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设置有极柱连接部,主体部具有与极耳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配置为收容极耳和/或电极连接片的弯折部。该极耳极柱连接件的凹陷部或者侧边缺口用于收容极耳和/或电极连接片的弯折部,在主体部厚度方向上无需牺牲电芯高度以避让弯折部,确保电池壳体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而维持电池的高容量;极耳极柱连接件为金属材质,凹陷部利于减小电池自重,利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极耳极柱连接件的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具体涉及一种极耳极柱连接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电池盖板主要包括盖板本体、设置于盖板本体厚度方向一侧的止动架,设置于止动架背向盖板本体一侧的极耳极柱连接件,盖板本体的极柱贯穿止动架并与极耳极柱连接件连接。常规极耳极柱连接件的外轮廓为沿盖板本体厚度方向延伸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两端面之一与止动架抵接,另一与极耳连接。

2、在改进的电池结构中,负极极耳与负极连接片焊接组成极耳组合件,卷绕生产卷芯时电极片侧边的极耳伸出长度可趋小控制,以解决过长极耳在高速卷绕过程中的内折问题。具有弯折部的极耳组合件与极耳极柱连接件连通,折弯点设置于负极连接片。与单层极耳相比,负极连接片、多极耳层叠结构的厚度更大,折弯半径也相应增加。为了避免折弯的负极连接片破坏卷芯端面的极片侧边,需要相应减小卷芯高度,进一步导致电池容量的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极耳极柱连接件,利用凹陷部收容极耳和/或电极连接片的弯折部,克服具有预定折弯半径的弯折部破坏卷芯端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耳极柱连接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极柱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极耳或电极连接片连接的第一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配置为收容极耳和/或电极连接片的弯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凹陷底面呈阶梯面或折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凹陷底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极柱连接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极柱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极耳或电极连接片连接的第一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配置为收容极耳和/或电极连接片的弯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凹陷底面呈阶梯面或折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凹陷底面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极柱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连接部为铆接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霞霞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联翼泰兴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