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1370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栏背侧滴水檐容易脱落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具有能够使滴水檐处混凝土振捣密实、使得滴水檐不易脱落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包括桥梁本体,桥梁本体成型时的宽度小于桥梁本体的设计宽度,带有滴水檐的护栏位于桥梁本体的端侧,滴水檐外侧面与桥梁本体成型侧面之间的距离比振捣棒的直径大2cm‑7cm,桥梁本体超出其成型侧面的部分与护栏、滴水檐连接中设置有钢筋网,桥梁本体超出其成型侧面的部分与护栏、滴水檐一体浇筑成型,护栏背侧采用同一坡率的斜线以利于振捣棒进入滴水檐与桥梁本体成型侧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目前的高架桥梁,通常在边板悬臂处设置滴水檐,滴水檐与桥梁的护栏一体施工,滴水檐外包梁板悬臂,施工缝不外露,整体更美观,护栏滴水檐可有效防止雨水顺梁板外悬臂流向悬臂根部,提高了悬臂耐久性,保证了悬臂底部不因雨水痕迹降低美观度。不设置滴水檐时,雨水直接流向悬臂直接浸渍悬臂底部和腹板混凝土,即使在悬臂底部设置凹槽,但水量大的情况下凹槽不能阻断全部水流,仍有部分水流沿悬臂底部流向腹板。

3、因为滴水檐尺寸较小,目前护栏滴水檐方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运营期容易出现脱落、破损等病害(见图1所示),脱落的滴水檐对桥梁下方经过的行人、车辆的安全产生威胁。分析其原因,一是滴水檐施工时通常是和护栏一起进行的二次浇注,而混凝土浇筑后,通常需要振捣,护栏两侧均设置有浇筑模板,通过振捣棒进行振捣,具体振捣棒从顶部下放到两侧浇筑模板之间,但由于混凝土护栏背面向内凹进,滴水檐在预制梁板外侧横向宽度较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本体,桥梁本体成型时的宽度小于桥梁本体的设计宽度,带有滴水檐的护栏位于桥梁本体的端侧,滴水檐外侧面与桥梁本体成型侧面之间的距离比振捣棒的直径大2cm-7cm,桥梁本体超出其成型侧面的部分与护栏、滴水檐连接中设置有钢筋网,桥梁本体超出其成型侧面的部分与护栏、滴水檐一体浇筑成型,护栏背侧采用同一坡率的斜线以利于振捣棒进入滴水檐与桥梁本体成型侧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本体成型时的宽度比桥梁本体的设计宽度小12cm-18cm,滴水檐的宽度为4cm-8cm,在实现振动的同时减少混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本体,桥梁本体成型时的宽度小于桥梁本体的设计宽度,带有滴水檐的护栏位于桥梁本体的端侧,滴水檐外侧面与桥梁本体成型侧面之间的距离比振捣棒的直径大2cm-7cm,桥梁本体超出其成型侧面的部分与护栏、滴水檐连接中设置有钢筋网,桥梁本体超出其成型侧面的部分与护栏、滴水檐一体浇筑成型,护栏背侧采用同一坡率的斜线以利于振捣棒进入滴水檐与桥梁本体成型侧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本体成型时的宽度比桥梁本体的设计宽度小12cm-18cm,滴水檐的宽度为4cm-8cm,在实现振动的同时减少混凝土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顶部的宽度为22cm-25cm,护栏底部的宽度为48cm-5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背侧顶部同所述滴水檐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7-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滴水檐的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檐的底面倾斜向上设置,桥梁本体超出其成型侧面的部分的底面与滴水檐的底面在同一平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威王宏博王凤鸣裴建家丁毅王志英于坤付仁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