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1349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29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由柔性生物突触器件和微流控通道组成,所述的微流控通道模拟了生物突触间隙,控制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和扩散,模拟了生物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收过程;柔性生物突触器件实现了生物组织和设备之间的直接交互,利用神经递质在栅极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模拟长期突触权重的变化,提高了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和信息处理能力;当神经元产生包含不同神经递质的尖峰信号时,该系统能够准确区分、识别这些信号并进行高效传递;这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混合突触系统成为一种理想的多神经递质监测工具,能够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检测,特别是一种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对神经递质的监测是理解和解析神经信号传递机制的关键步骤。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突触间隙中被释放,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触发神经信号的传递。

2、目前,用于神经递质监测的方法有质谱分析、免疫检测、荧光成像技术等,存在着设备复杂、成本高、灵敏度与特异性不足、无法满足对多种神经递质进行同时监测的需求、实时检测受限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旨在实现对多种神经递质的低功耗、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实时检测。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3、一种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包括柔性生物突触器件、微流控通道和在微流控通道中传递和扩散的神经递质;

4、柔性生物突触器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柔性衬底层、底部图形化栅电极层、栅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包括柔性生物突触器件、微流控通道和在微流控通道中传递和扩散的神经递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层的材料为PET、PI或PDMS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图形化栅电极层的材料为ITO,图形化栅电极结构为绕中心发散环绕式,所述底部图形化栅电极层厚度为150~2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是以DMF作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包括柔性生物突触器件、微流控通道和在微流控通道中传递和扩散的神经递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层的材料为pet、pi或pdms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图形化栅电极层的材料为ito,图形化栅电极结构为绕中心发散环绕式,所述底部图形化栅电极层厚度为150~2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式多神经递质识别生物混合突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是以dmf作溶剂配制的质量分数为5%的pmma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华吴欣怡王文晓陈杰威王婧杨中民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